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儿童发烧38.7度怎么处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身上痒怎么回事?

孩子身上痒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或感染性皮肤病有关。

皮肤干燥是儿童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尤其在秋冬季节或频繁洗澡后更为明显。皮肤表面缺乏皮脂膜保护会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伴轻度瘙痒。日常应减少洗澡频率,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无香精的保湿霜如凡士林。过敏反应包括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和特应性皮炎,常见致敏原有牛奶蛋白、尘螨、花粉等。皮肤可能出现红斑、风团或丘疹,瘙痒感明显且反复发作。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地奈德乳膏。感染性皮肤病如疥疮、水痘或湿疹继发感染,除瘙痒外还可伴随水疱、脓疱或发热等症状。疥疮夜间瘙痒加剧且有传染性,需使用硫软膏全家同治;水痘需隔离并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建议家长记录孩子瘙痒发作的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儿童脸上有白色的小米粒疙瘩是什么原因?

儿童脸上出现白色小米粒疙瘩可能与粟丘疹、汗管瘤或白色糠疹有关。

粟丘疹是角质堆积形成的微小囊肿,常见于新生儿或儿童面部,表现为直径1-2毫米的珍珠样白点,通常无痛痒感。汗管瘤由汗腺导管异常增生引起,多出现在眼周或面颊,呈肤色或淡黄色丘疹。白色糠疹表现为边界模糊的浅白色斑片,表面可能有细碎鳞屑,可能与日晒或皮肤干燥有关。这三种情况均属良性病变,但需与白癜风、真菌感染等疾病鉴别。

建议家长避免自行挤压皮疹,保持儿童面部清洁并使用温和保湿霜,若皮疹持续增多或伴随红肿瘙痒应及时就医皮肤科检查。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2岁宝宝只是吐无发烧?

2岁宝宝只是吐无发烧可能与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胃肠炎、肠套叠等原因有关。呕吐是儿童常见症状,若未伴随发热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建议家长观察呕吐频率、精神状态及有无脱水表现,必要时及时就医。

1、喂养不当

婴幼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过量进食、进食过快或饭后剧烈活动可能引发呕吐。表现为进食后非喷射性吐奶,无腹痛腹泻。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若持续呕吐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2、胃肠功能紊乱

腹部受凉或饮食结构突然改变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常见呕吐物为未消化食物,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建议用温热毛巾敷腹部,饮用适量口服补液盐溶液。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

3、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鸡蛋等过敏原刺激可能引发呕吐,通常出现在添加新辅食后,可能伴随皮疹。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过敏食物。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严重过敏需立即就医。

4、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早期可能仅表现呕吐,后续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能含有黏液。需防止脱水,每5分钟喂1-2勺口服补液盐。若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嗜睡,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性呕吐伴阵发性哭闹需警惕肠套叠,典型表现为果酱样大便。早期可能仅有无热呕吐,后期出现血便。该病属于急症,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送医,超声检查确诊后可能需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

家长应保持宝宝侧卧防误吸,呕吐后1小时内禁食禁水,之后尝试少量喂温水。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诱因,观察尿量、囟门凹陷等脱水征兆。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避免强迫进食,新辅食需连续观察3天。若呕吐伴随精神萎靡、血性呕吐物或超过8小时无尿,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饮食从米汤、稀粥开始逐步过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胃肠。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发烧喊冷能盖被吗?

小孩发烧喊冷时可以适当盖被,但需避免过度保暖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发热时寒战多因体温上升期血管收缩引起,此时适当保暖有助于缓解不适。

发热初期体温调节中枢设定点上移,机体通过肌肉颤抖产热,可能出现手脚冰凉、畏寒等症状。此时用薄毯覆盖四肢或穿宽松衣物可减轻寒冷感,同时应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避免穿脱衣物造成温差刺激。监测体温变化尤为重要,建议每30分钟测量一次腋温,若超过38.5摄氏度需减少覆盖物。

持续高热状态下过度包裹会阻碍散热,可能诱发热性惊厥。特别是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发烫、出汗等散热期表现时,应立即移除厚被褥,改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对于既往有惊厥史的儿童,体温超过38摄氏度就需开始物理降温,同时避免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等外部热源。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嗜睡、呕吐、皮疹等伴随症状,或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应及时就医。退热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交替使用不同退热剂。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反复发烧怎么办?

婴儿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使用退烧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婴儿反复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温度过高、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导致寒战。可重复进行温水擦拭,每次持续5-10分钟,间隔1-2小时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未下降或持续升高,应及时采取其他措施。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增加体液流失,需要少量多次给婴儿喂母乳、配方奶或温开水。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婴儿排尿情况,若尿量减少或尿液颜色加深,提示可能存在脱水。避免一次性大量喂水,防止呕吐或呛咳。

3、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避免穿盖过多衣物。可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婴儿。注意监测婴儿手脚温度,若出现四肢冰凉伴高热,可能存在循环不良,需要及时就医。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减少被褥厚度。

4、使用退烧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给药,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烧药。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观察退烧效果。

5、就医检查

若发烧持续超过72小时,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伴随精神萎靡、拒食、皮疹、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体温变化曲线,观察伴随症状。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婴儿前注意手部清洁。未满3个月的婴儿出现发烧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后发热多为正常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婴儿衣物宜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避免使用退热贴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产品。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水肿 类鼻疽 膈下脓肿 放射性肺炎 前列腺脓肿 舌下腺囊肿 风湿性心脏病 放射性脊髓病 乳房发育不良 非器质性性交疼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