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钾方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治疗?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补液纠正脱水、胰岛素治疗、电解质调整及并发症防治等措施。该症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由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控制失衡引发,表现为多尿、呕吐、呼吸深快等症状。

1、综合治疗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在急诊或重症监护下进行多学科协作治疗。医生会快速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脱水程度及酸中毒水平,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生命体征。治疗核心包括快速补液以恢复血容量,同时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以降低血糖。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记录患儿尿量、血糖及电解质变化,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2、补液纠正脱水

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需分阶段进行。初始阶段使用生理盐水快速扩容,后续根据血钠水平调整液体类型。补液速度需精确计算,避免脑水肿风险。患儿可能需每小时监测血糖和电解质,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尿量等脱水改善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疗团队。

3、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通常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固定单位给药,直至血糖稳定。胰岛素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但需同步补充葡萄糖防止低血糖。治疗期间患儿需每1小时检测血糖,家长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改胰岛素剂量,需严格遵医嘱执行。

4、电解质调整

酸中毒和胰岛素治疗会导致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易引发低钾血症。医生会根据血钾水平在补液时加入氯化钾,并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同时需纠正钠、磷等电解质紊乱。家长需关注患儿是否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并发症防治

需警惕脑水肿、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中需控制血糖下降速度,避免液体负荷过重。若患儿出现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可能需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复查血糖,学习糖尿病管理知识,预防酮症酸中毒复发。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后,家长需帮助患儿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合理规划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鼓励适量运动但防止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家中常备血糖仪和酮体检测试纸,出现多饮多尿、呼气异味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日常需与内分泌科保持随访,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怎么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通过血糖监测、合理用药、饮食控制、及时补液、避免诱因等方式综合干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应激等因素诱发,表现为高血糖、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1、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糖尿病患者应每日使用血糖仪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持续超过13.9mmol/L时需警惕酮症风险。合并发热、呕吐等异常情况时应增加检测频率,必要时检测尿酮体或血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帮助发现夜间或无症状性高血糖,尤其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2、合理用药

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1型糖尿病患者须规律注射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能需临时调整为胰岛素治疗。使用SGLT-2抑制剂类药物期间应警惕酮症风险,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注明用药方案和紧急联系方式。

3、饮食控制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极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诱发酮体生成。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宜低于130克,可选用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急性胃肠炎时仍需保证少量碳水摄入,可饮用含糖电解质溶液。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需控制脂肪摄入比例,防止脂代谢紊乱加重酮症。

4、及时补液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发热、腹泻时增加补液量。出现多尿、口干等脱水征兆时,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避免饮用含酒精及高糖饮料,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加重酮症,而高糖饮料可能引发血糖剧烈波动。

5、避免诱因

积极治疗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手术前后需调整降糖方案。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创伤、心梗等急症发生时需密切监测酮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加强产检,妊娠剧吐可能导致严重酮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糖代谢药物时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每年进行眼底和神经病变筛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深大呼吸、意识模糊等酮症酸中毒征兆时,须立即就医进行血气分析和静脉补液治疗。家属应学习血糖仪和酮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管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需通过严密监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合理胰岛素治疗、预防感染及心理支持等方式进行综合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酮症及代谢性酸中毒,需紧急干预。

1、血糖监测

每小时监测血糖1次,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使用快速血糖仪或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血糖低于13.9毫摩尔/升时需调整胰岛素输注速度,防止低血糖发生。记录监测结果并观察尿酮体变化。

2、补液管理

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扩容,前4小时补液量为总失水量的1/3。根据血压、尿量调整输液速度,老年患者需警惕心力衰竭。血钠高于155毫摩尔/升时改用0.45%氯化钠溶液。24小时内补足预估失水量,同时补充钾、镁等电解质。

3、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单位/千克体重。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胰岛素类似物,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后改为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维持。禁止突然停用胰岛素,需逐渐过渡至皮下注射方案。观察有无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4、感染预防

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压疮。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消毒。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早期发现感染灶。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但需避免肾毒性药物。

5、心理疏导

解释治疗过程以缓解焦虑情绪,采用放松训练改善应激状态。指导患者识别酮症酸中毒先兆症状如多尿、口渴加重。帮助建立规律血糖监测习惯,纠正错误用药行为。家属需参与护理计划,共同预防复发。

患者稳定后应制定个性化糖尿病管理方案,包括每日定时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保持适量运动及均衡饮食。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绿叶蔬菜,分餐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通过补液治疗、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应激、饮食不当、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恢复血容量。严重脱水患者需快速补液,后续根据尿量调整速度。补液有助于稀释血液中过高的酮体浓度,改善微循环。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避免心力衰竭。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血糖下降速度需控制在每小时3-5毫摩尔每升,避免脑水肿。当血糖降至13毫摩尔每升时需补充葡萄糖溶液。

3、纠正电解质紊乱

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针对低钾血症,需在胰岛素治疗开始后及时补钾。可选用氯化钾注射液或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根据血钾水平调整剂量。治疗期间每2小时监测一次电解质,防止出现心律失常。同时需注意纠正可能存在的低磷血症与低镁血症。

4、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需明确感染源并使用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严重感染者需联合用药,疗程需足量足疗程。体温正常后仍需继续用药数日。

5、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尿量记录、定期血气分析等。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压波动等指标。病情危重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监测数据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院后需规律监测血糖,避免擅自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日保证充足饮水,饮食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酮体,出现多饮多尿症状需及时就医。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注明用药信息与紧急联系人。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怎么做好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通过监测血糖与酮体、调整补液方案、规范胰岛素使用、预防感染、心理支持等方式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应激反应、饮食失控、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监测血糖与酮体

每日需多次监测指尖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8-10mmol/L,避免过高或过低。使用尿酮试纸或血酮仪检测酮体水平,若血酮超过3mmol/L或尿酮持续阳性需及时就医。监测时需记录时间与数值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症状时需立即复测。

2、调整补液方案

初期以静脉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为主,24小时补液量按体重6-10%计算。待血糖降至13.9mmol/L后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合胰岛素输注。口服补液可选择淡盐水或专用电解质溶液,每小时饮用200-300ml。补液过程中需观察皮肤弹性、尿量及心肺功能,防止心力衰竭。

3、规范胰岛素使用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法,每小时0.1U/kg体重,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配制成1U/ml浓度。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9-6.1mmol/L/h,避免骤降引发脑水肿。酮体转阴后过渡至皮下注射,可选择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根据血糖谱调整基础与餐时剂量。

4、预防感染

每日进行会阴及皮肤清洁,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静脉穿刺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热痛。出现发热、咳嗽、尿频尿痛等感染征兆时,及时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药物。保持病房通风,限制探视人员数量。

5、心理支持

急性期后需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指导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和血糖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鼓励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家属应学习低血糖识别与处理,家中备好葡萄糖粉剂。定期随访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长期随访档案。

护理期间需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250g,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蛋白质摄入按1g/kg体重计算,优先选择鱼虾、鸡胸肉等优质蛋白。烹饪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禁用动物油脂。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出院后每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嵌甲 头痛 脑脓肿 妊娠水肿 代谢性酸中毒 颈部脊髓震荡 松果体细胞瘤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