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精神疲劳和血压偏低有什么中药或中成药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激素偏低怎么办??

甲状腺激素偏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药物治疗、定期监测、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甲状腺激素偏低通常由碘缺乏、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手术、垂体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日常可适量增加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有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避免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可能干扰碘吸收的食物。烹饪时选择加碘盐,但每日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合并贫血者可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2、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指导下可补充硒酵母片、维生素D滴剂等辅助营养素。硒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代谢,每日建议摄入量50-200微克。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冬季日照不足时可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后针对性补充。

3、药物治疗

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替代治疗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需空腹服用,避免与钙剂、铁剂同服。甲状腺片含T3和T4两种激素,起效较快但半衰期短。用药期间出现心悸、多汗等过量症状时应及时复诊调整剂量。

4、定期监测

初始治疗阶段每4-6周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稳定期可每6-12个月复查,妊娠期需增加监测频率。同时关注心率、体重、胆固醇等代谢指标变化。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生长发育曲线。

5、中医调理

中医辨证多属脾肾阳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方剂。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有助于改善畏寒乏力症状。药膳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但阴虚火旺者慎用。中药治疗期间仍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甲状腺激素偏低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外出佩戴围巾保护甲状腺区域。每周进行3-5次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45分钟。合并血脂异常者需控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备孕女性应确保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再妊娠,妊娠全程需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甲功仅t3偏低是甲减吗?

甲功仅T3偏低不一定是甲减,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通常需要TSH升高、FT4降低等指标异常,单纯T3偏低可能由营养不良、应激状态或非甲状腺疾病引起。

甲状腺功能检查中,T3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但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轻度T3偏低可能出现在长期低热量饮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中,这类情况通常伴随TSH正常或轻度波动,无须特殊治疗,通过改善营养状态可逐渐恢复。部分急性疾病如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T3可能暂时降低,属于机体保护性反应,待原发病缓解后多能自行回升。

少数情况下,T3偏低可能与中枢性甲减有关,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存在TSH水平降低或正常偏低,需通过垂体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某些药物如胺碘酮、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干扰T3代谢,导致检测值异常。若T3持续偏低并伴随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甲减症状,即使TSH正常也应考虑亚临床甲减可能。

建议复查甲状腺功能全套,包括TSH、FT4、TPOAb等指标,必要时完善垂体功能评估。日常注意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和硒、锌等微量元素摄入,避免过度节食。若伴随明显症状或指标持续异常,需及时至内分泌科就诊。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激动后心跳加速之后人特别疲劳?

激动后心跳加速伴随疲劳通常是生理性反应,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能量消耗增加或潜在心脏疾病有关。健康人群在情绪平复后多可自行缓解,若频繁出现或伴随胸痛、晕厥需警惕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因素。

情绪激动时人体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促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应对应激状态。这种生理性反应会暂时提高耗氧量,当兴奋状态结束后,身体因能量过度消耗可能出现乏力感。部分人群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弱,恢复期可能延长至数小时。日常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缓解症状。

病理性因素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常超过150次/分,发作终止后因心脏泵血效率下降易产生疲惫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持续升高,即使平静状态下也容易出现心悸后疲劳。贫血或低血糖患者因氧供不足,应激状态下更易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与后续衰竭。这类情况需通过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诊断。

建议记录症状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若疲劳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红细胞压积偏低怎么回事?
和穿高跟鞋没关系的,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建议耐心治疗,坚持用药,平稳降压,定期的复测血压,指导治疗。
李永魁

住院医师 涉县河南店镇卫生院胡峪门诊部 中医科

红细胞数目正常,血红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数目正常但血红蛋白偏低可能由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地中海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血红蛋白偏低原因,可能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口服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家长需关注儿童挑食或女性月经量过多等潜在诱因。

2、慢性病贫血

慢性炎症、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铁利用障碍,引发慢性病贫血,常伴随原发病的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治疗,配合静脉补铁改善贫血状态。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3、地中海贫血

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导致地中海贫血,轻型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血红蛋白轻度降低,重者会出现黄疸、脾肿大。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输血或去铁胺注射液等去铁治疗。备孕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孕期女性需加强营养监测。

4、造血原料缺乏

维生素B12或叶酸摄入不足会影响红细胞成熟,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或胃肠手术后患者,可能伴随舌炎、肢体麻木等神经症状。可遵医嘱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同时摄入绿叶蔬菜、蛋奶等食物。酗酒者需戒酒并监测营养状况。

5、骨髓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无效造血,表现为持续性血红蛋白降低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异常。需通过活检确诊,治疗可能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地西他滨注射液等药物。接触苯类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人群应定期体检。

血红蛋白偏低时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深色蔬菜、豆类等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长期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伴随心悸、气促等症状时需及时血液科就诊,完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备孕女性及生长发育期儿童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胆道感染 神经损伤 肺弓形体病 角化棘皮瘤 紧张性头痛 倾倒综合症 变形骨盆难产 虹膜睫状体炎 乳头状囊腺瘤 胃恶性淋巴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