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 青光眼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做什么检查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青光眼术后视力模糊的原因?

青光眼术后视力模糊可能由术后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眼压波动、黄斑水肿、白内障进展等原因引起。

1、术后炎症反应:

青光眼手术会刺激眼内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能导致暂时性视物模糊。这种情况通常使用抗炎滴眼液控制,多数患者在1-2周内逐渐恢复。术后需严格遵医嘱复查,监测前房闪辉等炎症指标。

2、角膜水肿:

手术器械接触或眼内灌注液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含水量增加出现雾状混浊。轻度水肿可通过高渗滴眼液缓解,严重者需角膜内皮移植。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

3、眼压波动:

术后早期滤过过强或瘢痕化均可造成眼压异常。低眼压可能引起脉络膜脱离导致视物变形,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需通过前房成形、按摩滤过泡或加用降眼压药物调整,眼压稳定后视力多可改善。

4、黄斑水肿:

手术创伤可能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引发黄斑区液体积聚。患者主诉中央视野模糊伴视物变形。确诊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治疗包括局部或眼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

5、白内障进展:

手术操作可能加速原有晶状体混浊,尤其超声乳化时能量使用不当更易损伤。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裂隙灯检查可见晶状体密度改变。待眼部状态稳定后可行白内障手术,但需谨慎评估滤过泡功能。

术后早期保持头部高位休息,避免低头弯腰动作有助于减轻角膜水肿。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及锌元素,如胡萝卜、蓝莓等食物可促进视网膜修复。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但需防止剧烈运动撞击术眼。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需立即复诊。术后3个月内定期监测眼压、视神经及黄斑状态,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么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眼压。该病通常由房角结构异常、情绪波动、暗环境诱发、药物因素、遗传倾向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快速降眼压,常用药物包括拟胆碱能药物如毛果芸香碱,可收缩瞳孔开放房角;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能减少房水生成;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通过渗透作用降低眼压。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激光治疗: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通过激光在虹膜根部造孔,建立房水引流新通道。该操作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早期病例或对侧眼预防性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前房深度变化。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者,可选择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手术通过建立外引流通道降低眼压,术中需注意防止滤过过强导致浅前房,术后需密切观察滤过泡形态及眼压波动。

4、病因控制:

避免长时间处于暗环境诱发瞳孔散大,保持情绪稳定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类制剂。具有浅前房解剖特征者需定期进行眼科筛查,早发现房角狭窄倾向。

5、对侧眼干预:

约50%患者对侧眼会在5年内发作,确诊后应对健眼进行预防性激光虹膜周切。同时监测健眼前房深度、房角镜检查结果,建立双眼病情档案跟踪随访。

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房水回流,饮食宜低盐低脂避免血容量增加。缓解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但禁止倒立、举重等增加静脉压的动作。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标注禁用药物清单,定期复查视野和视神经形态评估治疗效果。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青光眼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眼压波动、前房积血、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白内障进展加速、眼内感染等。

1、术后眼压波动:

青光眼手术后早期常见眼压不稳定现象,可能表现为一过性高眼压或低眼压。高眼压多因房水排出通道暂时阻塞或炎症反应导致,需密切监测;低眼压则可能与滤过过强有关,严重时可引发脉络膜脱离。术后1周内需每日测量眼压,必要时使用降眼压药物调整。

2、前房积血:

手术中损伤虹膜或睫状体血管可能导致前房积血,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少量积血通常1-2周自行吸收,大量积血需前房冲洗。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增加眼压的行为,保持半卧位休息促进血液沉积。

3、滤过泡相关并发症:

滤过泡瘢痕化是最常见远期并发症,表现为眼压再次升高,需进行滤泡按摩或抗瘢痕药物注射。滤过泡渗漏可能引发浅前房,需加压包扎或手术修补。薄壁滤过泡感染风险较高,需终身避免揉眼和游泳等行为。

4、白内障进展加速:

手术创伤可能加速原有晶状体混浊,约30%患者术后3年内需行白内障手术。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眩光加重,通过裂隙灯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可考虑联合手术。

5、眼内感染:

术后眼内炎是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0.1%,表现为剧烈眼痛、视力骤降、结膜充血。需立即行玻璃体腔注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前规范消毒、术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有效预防。

青光眼术后需长期随访眼压和视功能,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提重物、倒立等增加眼压的动作,保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稳定,这些基础疾病管理对手术效果有重要影响。术后可适量补充含维生素C、花青素的深色蔬果,有助于微血管保护。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青光眼术后前房浅怎么回事?

青光眼术后前房浅可能由手术创伤反应、虹膜睫状体炎症、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晶状体位置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炎治疗、加压包扎、前房成形术、脉络膜上腔引流、晶状体调整等方式干预。

1、手术创伤反应:

青光眼手术过程中对眼部组织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睫状体水肿,使房水生成减少或虹膜向前膨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术后24-48小时内,表现为前房变浅伴眼压偏低。临床常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必要时联合散瞳药物缓解虹膜粘连。

2、虹膜睫状体炎症:

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会引发睫状体充血肿胀,导致房水分泌功能暂时抑制。患者除前房变浅外,常伴有眼痛、畏光等症状。需加强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液,严重时需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

3、滤过过强:

滤过性手术中房水引流过畅会使眼压骤降,引起脉络膜血管扩张渗出。特征性表现为前房消失伴低眼压,超声检查可见脉络膜脱离。处理包括加压包扎患眼,必要时前房注入粘弹剂恢复前房深度。

4、脉络膜脱离:

术后脉络膜上腔积液会推挤虹膜晶状体隔前移,造成前房进行性变浅。多发生于高度近视或长期高眼压患者。轻度脱离可通过药物治疗吸收,严重者需行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同时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维持前房形态。

5、晶状体位置异常:

外伤性白内障或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可能导致晶状体前移,直接机械性阻塞房角。此类情况常需手术干预,通过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恢复前房解剖结构,同时解除瞳孔阻滞。

术后应严格保持头部抬高体位,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伤口愈合,如柑橘类水果、牡蛎等。定期复查前房深度、眼压及眼底情况,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眼胀痛需立即就诊。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促进房水循环,但需避免倒立、举重等增加眼静脉压的动作。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怎么办?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控制眼压、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通常由晶状体蛋白溶解、炎症反应、眼压升高、房水循环障碍、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控制眼压和减轻炎症。常用药物包括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以及抗炎药物如氟米龙滴眼液。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滤过手术等。手术可以清除溶解的晶状体物质,恢复房水循环通路,有效控制眼压。

3、控制眼压:

眼压控制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关键环节。除药物治疗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弯腰低头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的动作。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眼压控制。

4、预防感染: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需特别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发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出现眼红、眼痛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眼压、视力和眼底变化。复查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保护视功能。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有助于眼部健康。适度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压波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发生。戒烟限酒,减少对眼部血管的不良影响。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热门标签

垂体癌 黄褐斑 鼻真菌病 胆管扩张 骨质疏松 黄斑前膜 肠系膜囊肿 法洛四联症 球孢子菌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