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糖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机制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疾病的病因有哪些 浅析甲状腺疾病的3个病因?

甲状腺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和碘摄入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在甲状腺疾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自身免疫异常可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常见于桥本甲状腺炎和格雷夫斯病。碘摄入异常包括缺乏或过量,缺碘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大,碘过量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结构改变。

甲状腺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含碘食物,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该疾病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诱发,也可能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相关。

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核心机制之一。病原体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并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血液循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系统并引发炎症反应。补体激活后产生C3a、C5a等过敏毒素,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导致肾小球损伤。

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成分发生交叉反应,直接攻击肾脏组织。这种分子模拟现象导致基底膜结构破坏,滤过屏障功能受损。同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也参与其中,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可加重肾小球炎症。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部分患者存在补体替代途径异常激活,表现为血清C3水平降低而C4正常。遗传因素如补体调节蛋白缺陷可能增加发病风险。高血压和蛋白尿等症状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直接相关,钠水潴留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

及时控制感染、卧床休息对急性期管理很重要。出现血尿、水肿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等对症治疗。恢复期需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多数儿童患者预后良好,成人患者需警惕慢性化倾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甲减和甲亢哪个严重 带你了解两种甲状腺疾病的危害?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均可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其危害程度取决于病情控制情况与并发症进展。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代谢率下降、体重异常增加、心率减缓等症状,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或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则表现为代谢亢进、体重异常减轻、心率增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甲状腺危象或心律失常。两者均可影响生育功能与骨骼健康,但甲亢引发急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甲减患者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甲亢则可能通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控制。两种疾病均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亢治疗不当易出现反复发作。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高碘或致甲状腺肿食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脱发需不需要系统的用糖皮质激素?

脱发一般不需要系统的用糖皮质激素,除非是某些特定类型的脱发。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症性脱发,如斑秃。其他类型的脱发通常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脱落。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地塞米松片,以抑制免疫反应并促进头发生长。斑秃患者通常表现为头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块,边界清晰,皮肤光滑无炎症。治疗时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引起反弹或副作用。

其他类型的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或休止期脱发,通常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或营养缺乏有关,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带来副作用。长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对于这类脱发,更推荐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或使用其他针对性药物,如米诺地尔搽剂或非那雄胺片。

脱发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先明确脱发类型,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日常可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减少精神压力,避免过度拉扯头发。若脱发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或人工合成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及调节代谢等核心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等治疗。

1、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磷脂酶A2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合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对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炎症性疾病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病因。长期使用需警惕掩盖感染征象,常见剂型包括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乳膏。

2、免疫抑制

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降低抗体生成,用于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治疗。

3、抗休克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生成,改善微循环灌注,对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具有抢救价值。临床常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给药,需配合病因治疗。

4、调节代谢

促进肝糖原异生和蛋白质分解,抑制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类固醇性糖尿病。同时可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等库欣综合征表现。

5、其他作用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升中性粒细胞数量,但会抑制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维持血压;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用于早产促肺成熟。

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避免突然停药引发肾上腺危象。长期用药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治疗期间注意低盐高蛋白饮食,避免接种活疫苗,出现呕血、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低血压 泪腺炎 品他病 胆管结石 颈椎骨折 颈动脉瘤 生殖器疱疹 颌骨骨髓炎 广泛性焦虑障碍 盆腔脂肪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