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水肿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蛋白质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病理改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感染可能加重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2、血栓栓塞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与抗凝血酶Ⅲ丢失、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血栓可发生于深静脉、肾静脉、肺动脉等部位,肾静脉血栓表现为腰痛、血尿、肾功能恶化。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华法林钠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急性肾损伤

严重低蛋白血症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或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部分患者需暂时性血液透析治疗。防治措施包括避免过度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注射用托拉塞米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4、蛋白质营养不良

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负氮平衡,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1-1.5g/kg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牛奶、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必要时补充复方α-酮酸片以减少氮质废物产生。

5、内分泌代谢紊乱

低蛋白血症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结合蛋白丢失,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钙磷代谢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需监测甲状腺功能,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给予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胶丸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激素者应监测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病综合征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

1、病因机制

肾病综合征可能与遗传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素有关。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糖尿病肾病因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可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患者常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液中可见细密泡沫。

2、病理类型

微小病变型肾病常见于儿童,对激素治疗敏感;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相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病理类型需通过肾活检确诊,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差异显著。

3、诊断标准

符合尿蛋白大于3.5克/24小时、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即可临床诊断。需完善尿蛋白电泳、肾小球滤过率、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等检查。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等继发因素,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

4、并发症风险

持续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显著增高;严重水肿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长期蛋白丢失易合并细菌性腹膜炎。需监测D-二聚体、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5、治疗原则

基础治疗包括限盐、优质蛋白饮食,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难治性病例可选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终末期需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0.8-1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蛋清等优质蛋白。水肿期需限制钠盐摄入低于3克/日,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劳累。注意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出现胸闷、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蛋白质营养不良、高脂血症等。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液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同时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尿频尿急或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2、血栓栓塞

低蛋白血症导致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

3、急性肾损伤

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导致肾前性或肾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需及时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避免使用吲哚美辛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4、蛋白质营养不良

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负氮平衡,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按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补充,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同时配合复方α-酮酸片减少氮质废物产生。

5、高脂血症

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早发心血管事件等。治疗需限制脂肪摄入,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定期监测肝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活动预防血栓形成,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利尿剂和免疫抑制剂用量。出现水肿突然加重、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是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属于肾病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是肾病综合征的核心诊断标准。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异常漏出,以白蛋白为主。患者尿液可能出现泡沫增多现象,需通过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2、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指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克/升,与尿蛋白丢失和肝脏代偿不足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感染风险增加。需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并配合复方α-酮酸片改善蛋白质代谢。

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与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有关。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控制。饮食需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监测血脂四项指标。

4、水肿

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相关。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必要时联合螺内酯片。记录每日出入量,监测体重变化,抬高水肿肢体促进回流。

5、并发症管理

三高一低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需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感染期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蛋白质摄入0.8-1克/千克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每月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肝肾功能。注意观察水肿变化和尿液性状,出现发热或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如何对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理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制定。

1. 初始治疗阶段

通常采用足量激素诱导缓解,成人泼尼松片每日0.8-1mg/kg最大60mg分次口服,儿童按每日2mg/kg计算。此阶段需持续4-8周,重点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情况。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样反应、血糖升高等副作用,需每周监测血压、血糖和电解质。对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90%可在4周内获得缓解。

2. 减量维持阶段

尿蛋白转阴后每2-3周递减原剂量10%,减至每日20mg时改为隔日给药。减量过程中需警惕复发迹象,若尿蛋白再次阳性需回调剂量。长期维持剂量一般为隔日0.5mg/kg,持续6-12个月。此阶段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膜性肾病患者可能需要更缓慢的减量方案。

3. 难治性病例处理

对激素依赖或抵抗患者可考虑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日500-1000mg静脉滴注连续3天,后续改为口服维持。部分病例需联用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激素疗程至12-18个月。冲击治疗期间需心电监护,警惕感染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4. 特殊人群调整

儿童患者优先选用泼尼松龙片以减少肝脏代谢负担,老年患者起始剂量降低20%-30%。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联用胰岛素。合并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再启动激素治疗。孕妇原则上避免使用,必需时选用泼尼松龙并密切随访胎儿发育情况。

5. 不良反应管理

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和眼底,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出现严重精神症状需减停激素,并发重度感染应立即抗感染治疗并暂时停用激素。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但禁用活疫苗。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肾上腺危象,需逐步减量并监测皮质醇水平。

肾病综合征患者接受激素治疗期间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g,蛋白质摄入0.8-1g/kg。适度进行抗阻力运动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监测体重和水肿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出现发热或尿量骤减应及时就医。治疗全程需配合医生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发烧 膀胱外翻 耵聍栓塞 巴特综合征 慢性乳突炎 腕关节结核 1型糖尿病肾病 胎粪堵塞综合征 交感神经链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