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孕妇发烧怎么退烧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肠胃炎发烧怎么退烧?

宝宝肠胃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退热、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退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包裹,但需注意腹部保暖。

2、补液治疗

肠胃炎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少量多次喂食温水、米汤或稀释果汁,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观察尿量变化,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重度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退热药物不能治疗肠胃炎本身,需配合病因治疗。

4、调整饮食

暂停固体食物12-24小时,症状缓解后从米汤、稀粥等流食开始。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减轻胃肠负担。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可继续,但需减少单次喂养量。恢复期可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低渣食物。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血便、嗜睡、囟门凹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蒙脱石散、益生菌或抗生素。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记录。退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逐步增加食物种类。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如发热反复或伴随新发症状,应及时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日常应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避免生冷食物和不洁饮食。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发高烧39℃怎么退烧快?

发高烧39℃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治疗、调节环境、就医评估等方式快速退烧。高烧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炎症、中暑、药物反应、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但需注意皮肤过敏情况。物理降温期间每30分钟复测体温,体温下降至38.5℃以下时可减少擦拭频率。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多数人群,但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但胃肠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禁用于儿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3、补液治疗

高热加速体液蒸发,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成人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儿童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补充。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脱水需加强补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可能加重脱水。

4、调节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障碍,但也不宜直接吹冷风诱发寒战。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5、就医评估

若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不退,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皮疹、剧烈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脓毒血症等严重疾病。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出现高热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加重胃肠负担。退热后仍应观察3天体温变化,保持充足睡眠,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体温正常24小时后可进行温水擦浴清洁身体,但需避免受凉。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1岁发烧39℃怎么退烧?

1岁宝宝发烧39℃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烧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

2、药物退烧

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须严格按说明书或医生指导给药,避免与其他感冒药同服导致药物过量。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有无皮疹等不良反应。

3、补液护理

少量多次喂食母乳、配方奶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排尿次数及尿液颜色,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强迫进食,可尝试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水。

4、观察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热峰及伴随症状,如出现呕吐、嗜睡、皮疹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警惕热性惊厥先兆,如四肢僵硬、眼神呆滞等表现。

5、就医指征

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精神萎靡或出现抽搐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尿检等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住院治疗。

发热期间保持宝宝休息环境安静舒适,室温维持在24-26℃。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蔬菜泥等,避免高糖食物。退热后仍须观察48小时,注意有无复发或新发症状。定期复查体温,完全退热24小时后再考虑恢复日常活动。家长接触宝宝前后需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冬季小孩发烧怎么退烧?

冬季小孩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室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孩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免疫反应、中暑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浴导致皮肤刺激。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颈部,每4小时更换一次。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腋下,单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禁止使用冰水灌肠或冷水浴等剧烈降温方式。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不同月龄患儿需选择适宜剂型,2岁以下幼儿禁用阿司匹林。给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3、补充水分

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补充80-100毫升液体,可给予温开水、口服补液盐、米汤等。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尿量应保持每3小时排尿1次,尿液呈淡黄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冰镇饮品,防止胃肠刺激或血糖波动。

4、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通风时将患儿转移至其他房间。穿着纯棉单层衣物,被子厚度以手脚微凉、颈背温热为宜。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

5、就医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抽搐、意识模糊、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血常规检查可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胸片或尿检。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儿可能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或氧疗。

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记录体温曲线供医生参考。冬季注意佩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季节性发热疾病。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感冒发烧一般几天能好 儿童感冒发烧的退烧方法分享?

儿童感冒发烧一般3-5天能好,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症状。

儿童感冒发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体温升高是机体免疫反应的正常表现。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敷额头等方法,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退热药物。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明确感染类型。退热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

患病期间应多饮温水,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昏迷 垂体癌 龟头炎 结节病 尿道下裂 肩手综合征 鼻窦黏液囊肿 反应性精神病 矢状窦旁脑膜瘤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