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眼睛摔肿了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摔后脑勺如何确定脑震荡?

小孩摔后脑勺后,若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提示脑震荡。脑震荡属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需结合症状表现和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症状观察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头痛持续加重、反复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典型脑震荡症状包括短暂意识丧失、对受伤过程记忆模糊、平衡障碍等。若出现瞳孔大小不等、抽搐发作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

2、行为评估

家长需注意孩子认知功能变化,如反应迟钝、言语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异常哭闹、拒食或睡眠规律改变。建议家长用简单问题测试孩子定向力,如询问姓名、地点等基本信息。

3、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包括瞳孔反射、肌力测试和平衡协调性评估。常用儿童脑震荡评估工具如SCAT5有助于量化症状严重程度。检查可能发现眼球震颤或轻微共济失调等异常体征。

4、影像学检查

CT扫描主要用于排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等严重损伤,通常不作为脑震荡常规诊断手段。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更敏感,适用于持续症状超过1个月的患儿。影像学检查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

5、动态监测

家长需记录症状变化轨迹,包括睡眠质量、情绪波动和学习能力。脑震荡后症状可能延迟出现,建议伤后24-48小时内每2小时观察1次。学校返校计划需逐步增加认知负荷,避免过早恢复剧烈运动。

受伤后24小时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头痛。保持环境安静昏暗,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周内避免体育活动,恢复期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和坚果。若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需立即复诊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小孩嘴唇摔破了怎么办?

小孩嘴唇摔破可通过清洁伤口、冷敷止血、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

嘴唇摔破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冷敷能帮助收缩血管止血,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在伤处5-10分钟。伤口较深或持续出血时需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避免舔舐伤口。若出现肿胀明显、伤口超过1厘米、出血不止或伴随牙齿松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颌面部骨折或需缝合处理。

恢复期间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摩擦伤口。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摔破皮用什么药涂抹?

摔破皮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

红霉素软膏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适用于小面积皮肤破损的感染预防。莫匹罗星软膏通过抑制细菌异亮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发挥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皮肤感染菌株效果显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加速创面修复,适用于浅表性皮肤损伤。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部位,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

日常护理中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搔抓,必要时可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孩摔倒头部后怎么办?

小孩摔倒头部后应立即观察意识状态和有无明显外伤,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冷静、检查伤势、局部冷敷、持续观察、及时就医。

1、保持冷静

家长需迅速稳定情绪,避免慌乱影响判断。轻声安抚孩子,避免剧烈摇晃其身体。同时清除周围危险物品,防止二次伤害。观察孩子是否能正常回应呼唤,初步判断意识是否清晰。

2、检查伤势

查看头部有无开放性伤口、肿胀或凹陷。触摸检查要轻柔,发现出血时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检查瞳孔是否等大,四肢活动是否正常。记录受伤具体时间、姿势和撞击部位,为后续医疗评估提供依据。

3、局部冷敷

若出现皮下血肿,可用冰毛巾包裹冷敷15分钟,间隔1小时后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冷敷期间持续观察孩子反应,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4、持续观察

伤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关注是否出现呕吐、嗜睡、哭闹不止、平衡障碍等症状。夜间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意识状态。避免让孩子单独睡觉,异常情况需立即唤醒确认。

5、及时就医

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抽搐或耳鼻流血时须急诊处理。即使初期无症状,高空坠落、尖锐物撞击等高风险情况仍需影像学检查。就医时携带详细受伤记录,配合医生完成神经系统评估。

日常需做好家居防护,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地板保持干燥防滑。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座椅和头盔。伤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充足休息。定期随访检查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康复干预。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头哪里不能摔?

小孩头部最需避免撞击的部位是后脑勺和太阳穴。婴幼儿颅骨发育未完全,这两处区域受外力冲击可能导致脑震荡、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其他危险区域还包括前囟门、耳后乳突区及眼眶周围。

1、后脑勺

后脑勺内有小脑和脑干等重要结构,此处受撞击可能直接影响呼吸心跳中枢。婴幼儿后脑勺着地后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头颅CT检查,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神经节苷脂促进脑修复。

2、太阳穴

太阳穴区域颅骨较薄且紧邻大脑中动脉,撞击易引发硬膜外血肿。儿童摔伤后若出现单侧瞳孔放大、剧烈头痛需警惕。临床常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配合吡拉西坦片改善脑代谢。家长应避免让婴幼儿在坚硬桌角附近独处。

3、前囟门

一岁半前前囟门未闭合时,该区域仅有软组织覆盖。外力冲击可能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囟门膨隆、频繁惊厥。医生可能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抽搐,配合维生素K1预防出血。家长给婴儿洗头时需特别保护该区域。

4、耳后乳突区

乳突区骨质含气房结构,受撞击易发生骨折并损伤面神经。儿童摔伤后出现耳后淤青、口角歪斜需及时就诊。治疗可能涉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婴儿睡眠时应避免头部侧向硬质床栏。

5、眼眶周围

眼眶骨折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若孩子摔伤后出现熊猫眼征、视物模糊,需进行眼眶三维重建检查。医生可能开具云南白药胶囊化瘀,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保护角膜。家长应移除儿童活动范围内的尖锐家具棱角。

日常生活中建议给学步期儿童佩戴防撞护头帽,家具边角加装软质包边。选择婴儿推车需确保有头部保护装置,游戏区域铺设缓冲地垫。若发生头部撞击,即使当时无症状也应密切观察24小时,警惕迟发性颅内出血。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通过母亲补充维生素D促进颅骨钙化,幼儿多食用含钙丰富的奶酪、豆腐等食物。定期进行儿童发育评估,发现运动协调异常及时排查脑损伤可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发烧 白内障 拔毛狂 喉肿瘤 表皮囊肿 胆管结石 急性附睾炎 毛发红糠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