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医生,你好,我的母亲46岁,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有一年的高血压病史,症状表现为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冒热汗,白天头晕、平时全身乏力。我想请教一下,象这一类的高血压患者平时在生活中,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上升?平时应该注意哪些营养方面的问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在生活中要想预防肿瘤应该做些什么?

预防肿瘤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避免致癌物接触等方式实现。

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等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的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对身体的损害。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避免接触致癌物,如减少紫外线暴晒,避免接触石棉、苯等有害化学物质。保持良好心态,减少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加工肉类摄入,多喝水促进代谢。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包皮过长在生活中有哪些危害?

包皮过长可能导致局部卫生问题、炎症感染以及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包皮过长容易在包皮内积聚包皮垢,若不及时清洁可能引发包皮龟头炎,表现为红肿、疼痛或异常分泌物。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急。成年男性包皮过长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如勃起疼痛或早泄。儿童包皮过长可能合并包茎,导致排尿时包皮鼓包或反复泌尿道感染。少数情况下,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与阴茎癌发病概率上升存在一定关联。

日常应注意每日清洗包皮内部,保持干燥清洁,出现红肿疼痛或排尿异常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

正中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桡侧三指半感觉异常、猿手畸形等症状。正中神经损伤可能由外伤压迫、腕管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骨折脱位、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正中神经支配大鱼际肌群,损伤后会出现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患者无法完成拇指与小指指尖相对的动作,影响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早期可通过神经松动术、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改善,严重者需行神经吻合术。常用神经营养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2、桡侧三指半感觉异常

正中神经负责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的皮肤感觉。损伤后表现为该区域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可能出现灼性神经痛。需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鉴别。可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确诊,治疗包括腕部支具固定、局部封闭注射。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洛索洛芬钠片。

3、猿手畸形

长期未治疗的正中神经损伤会导致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特征性猿手畸形。拇指与其他手指处于同一平面,手掌平坦如猿猴掌。需通过肌电图评估损伤程度,晚期病例可能需要肌腱转位术重建功能。康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药物选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

4、屈腕无力

正中神经支配部分前臂屈肌,损伤后会出现腕关节屈曲力量减弱。患者做抗阻力屈腕动作时力量明显下降,可能伴随旋前圆肌功能障碍。需与桡神经损伤导致的伸腕无力相鉴别。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压迫因素,配合运动疗法增强肌力,可使用艾地苯醌片辅助治疗。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正中神经中的交感纤维受损会导致支配区皮肤干燥、苍白、温度调节异常。可能出现指甲变脆、毛发生长缓慢等营养性改变。需排查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局部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口服硫辛酸胶囊促进神经修复。

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应避免腕部过度屈伸动作,睡眠时使用腕关节中立位支具。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绿叶蔬菜,适度进行抓握力训练。急性期损伤建议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可配合中药熏洗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手术探查。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抑郁症史是精神病史吗?

抑郁症史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病史。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精神病史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抑郁症严重发作时可能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核心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或自杀观念。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等多因素相关,多数患者通过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可获得改善。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等,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精神病史涵盖的疾病常存在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如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或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这类疾病通常需要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干预,治疗难度和复发风险相对较高。若抑郁症患者出现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幻觉,可能被诊断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此时需联合使用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其他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都至关重要。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诊断或停药。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会支持有助于心理健康维护,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而非病耻感强化。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脑梗引起肢体乏力的原因?

脑梗引起肢体乏力的原因主要有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传导通路受损、脑水肿压迫、炎症反应损伤、肌肉代谢异常等。脑梗即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1、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梗发生时,病变区域的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无法正常行使功能,导致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无力。这种情况在急性期尤为明显,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细胞损伤可能不可逆。

2、神经传导通路受损

大脑皮层运动区或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受到梗死灶破坏时,运动指令无法有效传递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这种传导中断可表现为中枢性瘫痪,特点是肌张力增高但肌力下降。常见于内囊、脑干等关键传导通路受累。

3、脑水肿压迫

脑梗急性期常伴随血管源性脑水肿,水肿组织体积增大可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当水肿影响到运动皮层或传导束时,即使这些区域未直接梗死,也可能出现暂时性肢体乏力。这种情况多在发病后2-3天达到高峰。

4、炎症反应损伤

缺血再灌注后产生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加重神经组织损伤。这些炎症因子可能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功能,间接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炎症反应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持续数天至数周。

5、肌肉代谢异常

长期肢体活动减少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肌浆网功能异常。这种继发性改变会加重乏力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卧床可能引起静脉回流减少,进一步影响肌肉代谢。

脑梗后肢体乏力的康复需要综合干预。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预防肌肉萎缩。恢复期可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改善肌力,配合平衡训练提高运动控制能力。饮食上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肌肉合成,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可支持神经修复。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坚持长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根据恢复阶段调整康复方案。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肠痉挛 风湿病 宫颈糜烂 额叶癫痫 免疫缺陷病 生长抑素瘤 输尿管结石 特发性震颤 生脓性肉芽肿 肌萎缩侧索硬化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