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外耳道疖肿会引起耳鸣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外耳道疖肿疼痛的治疗方法?

外耳道疖肿疼痛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等方式缓解。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触碰耳廓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对于轻微疼痛,可用干净毛巾包裹热水袋热敷患处,促进炎症消退。若疼痛明显或伴随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当疖肿成熟形成脓头但未自行破溃时,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引流,排出脓液。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挤压疖肿,防止感染扩散。

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避免频繁掏耳,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疖肿能不能吃芬必得?

外耳道疖肿一般能吃芬必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局部红肿等症状。芬必得属于布洛芬缓释胶囊,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缓解疖肿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芬必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感染源,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消化道溃疡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该药。

治疗期间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疖肿,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外耳道疖肿怎么办?

外耳道疖肿可通过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镇痛处理、保持耳道干燥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耳道潮湿、频繁掏耳等原因引起。

1、局部热敷

早期外耳道疖肿可采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处,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肿胀疼痛。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烫伤,每日可重复进行3-4次。若疖肿已化脓则不宜热敷。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疖肿需使用抗生素药物,常见有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局部用药。严重感染可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孕妇及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3、切开引流

成熟化脓的疖肿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行切开引流术。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尖刀片挑开脓头,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换药,保持引流通畅。该操作可迅速缓解疼痛,预防感染扩散,但禁止患者自行挤压疖肿。

4、镇痛处理

剧烈疼痛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镇痛药物。耳部疼痛明显者可配合使用含有利多卡因的滴耳剂局部麻醉。镇痛药物使用不宜超过3天,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

5、保持耳道干燥

治疗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洗头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游泳、潜水等活动需暂停至痊愈。潮湿环境易导致细菌滋生,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痊愈后仍需注意耳部清洁,改掉频繁掏耳的习惯。

外耳道疖肿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注意耳部卫生,勿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出现发热、听力下降或面部肿胀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恢复期间避免压迫患侧睡眠,防止疖肿破裂感染扩散。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外耳道疖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外耳道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局部皮肤损伤、耳道潮湿、免疫力下降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可通过挖耳、游泳或使用不洁工具进入破损的皮肤。感染后局部形成红肿硬结,伴随跳痛。需避免挤压,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2、局部皮肤损伤:

频繁掏耳或异物划伤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细菌定植风险。表现为耳道灼热感,触碰疼痛加剧。建议改用医用棉签清洁,损伤处可涂抹碘伏消毒。

3、耳道潮湿:

游泳后未及时干燥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使耳道皮肤软化开裂。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繁殖,常见于夏季。可使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或佩戴防水耳塞。

4、免疫力下降:

熬夜、压力大或感冒期间,机体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保证7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

5、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耳道微循环障碍更易反复发作。常表现为疖肿迁延不愈,需同步治疗基础病。合并血糖升高者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值。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掏耳。急性期可用热毛巾外敷缓解疼痛,选择宽松帽子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多食冬瓜、绿豆等利湿食材,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3日内肿痛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并发症。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外耳道疖肿流脓了怎么回事?
外耳道疖肿流脓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需及时就医处理。治疗包括局部清洁、抗生素使用和必要时切开引流,同时需避免挤压疖肿以防止感染扩散。 1、外耳道疖肿流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因清洁不当、耳道损伤或潮湿环境而感染,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形成脓肿并流脓。 2、治疗外耳道疖肿流脓的第一步是局部清洁。使用温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轻清洗外耳道,去除脓液和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深入耳道,以免加重损伤。 3、抗生素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局部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或新霉素软膏涂抹患处,每日2-3次。若感染较重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疗程一般为5-7天。 4、若疖肿较大或脓肿形成,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开引流。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疖肿,排出脓液,并放置引流条以促进愈合。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感染复发。 5、预防外耳道疖肿流脓的关键是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游泳或洗澡后及时擦干耳道。若耳道有损伤或不适,及时就医处理,避免感染加重。 外耳道疖肿流脓是常见的耳部感染,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损伤和感染是预防的关键。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单心室 恋物症 创伤性耳聋 颈椎半脱位 甲状腺囊肿 罗阿丝虫病 尿道综合征 慢性支气管炎 加利福尼亚脑炎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