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一般痛多少天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腰肌劳损是什么引起的?

腰肌劳损可能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腰部负荷过重、寒冷潮湿刺激、腰椎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反复发作。

1、长期姿势不良

久坐、久站或长期保持弯腰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代谢产物堆积引发无菌性炎症。伏案工作者、司机等职业人群易发,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调整座椅高度至膝关节略高于髋关节,使用腰靠减轻肌肉负荷。

2、急性损伤未愈

腰部扭伤或拉伤后未彻底恢复即投入劳动,受损肌纤维修复不全形成瘢痕组织,降低肌肉弹性。常见于搬运重物时突然发力或运动过度的人群,急性期应制动休息,配合热敷促进愈合,避免遗留慢性疼痛。

3、腰部负荷过重

反复提举重物或超负荷运动使腰肌过度收缩,肌纤维微撕裂累积导致劳损。建筑工人、健身爱好者需注意控制单次负重量,搬运时保持脊柱中立位,利用腿部力量分担负荷,必要时佩戴护腰增强稳定性。

4、寒冷潮湿刺激

低温环境使肌肉血管收缩,血供减少导致代谢废物清除能力下降。长期处于空调出风口或阴冷潮湿环境可能诱发症状,应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时避免受凉,阴雨天气可配合艾灸改善局部循环。

5、腰椎结构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病变改变力学分布,迫使部分肌肉代偿性过度工作。这类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需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增强稳定性,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平衡肌力。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40分钟起身做腰部伸展运动,如猫式伸展或仰卧抱膝。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肌肉修复,适量食用牛奶、鱼类及新鲜蔬果。疼痛发作期可用热水袋热敷15分钟缓解痉挛,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排查腰椎间盘病变。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腰肌劳损能治愈吗?

腰肌劳损通常可以治愈,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多数患者症状可完全缓解。腰肌劳损的恢复效果主要与损伤程度、治疗及时性、康复锻炼依从性等因素相关。

腰肌劳损的治愈需结合综合干预措施。急性期以休息和药物缓解疼痛为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减轻炎症反应。慢性期需加强腰背肌功能训练,如桥式运动、飞燕式锻炼等,配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部分患者因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肌肉粘连,可能需要针刀松解等微创治疗。

少数病程较长或合并腰椎结构异常者可能遗留慢性疼痛。这类患者往往存在核心肌群稳定性差、治疗不及时等问题,需长期进行麦肯基疗法等专业康复训练。若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且影响生活,建议排查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继发病变。

腰肌劳损治愈后需保持规律锻炼,每周进行2-3次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腹力量。注意冬季腰部保暖,搬运重物时使用腿部发力。饮食中适量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体重超标者需控制热量摄入以减轻腰椎负荷。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肌肉持续性紧张状态。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腰肌劳损自我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可通过热敷、核心肌群锻炼、姿势矫正、药物缓解、物理治疗等方式自我治疗。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劳损、急性损伤未愈、脊柱结构异常、寒冷刺激、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热敷

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使用40-45℃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慢性期患者可配合红外线理疗灯照射,急性损伤48小时内应改为冰敷。热敷后建议配合轻度拉伸,增强治疗效果。

2、核心肌群锻炼

强化腹横肌、多裂肌等深层核心肌群可减轻腰椎负荷。推荐臀桥训练:仰卧屈膝,臀部抬起使肩髋膝成直线,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天3组,每组10次。游泳和普拉提也能有效增强腰背肌群协调性,但急性发作期需暂停锻炼。

3、姿势矫正

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是关键,久坐时使用腰靠垫,避免弯腰搬重物。办公族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采用跪姿拾物替代弯腰。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减少腰椎压力。长期姿势不良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化。

4、药物缓解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需注意胃肠不适等副作用,用药不超过1周仍无缓解应就医。

5、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干扰电疗法能阻断痛觉传导。中频电刺激可改善肌肉萎缩,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肌腱端病效果显著。建议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制定方案,一般10-15次为1疗程,配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多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深绿色蔬菜。急性疼痛期可佩戴腰围临时支撑,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若自我治疗2周无效,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就诊排除椎间盘突出等严重病变。建议每年进行1次脊柱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轻微的腰肌劳损怎么治疗?

轻微的腰肌劳损可通过热敷、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扭伤未彻底恢复、腰部受凉、腰椎退行性变、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热敷

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腰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热敷时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皮肤感觉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热敷后可配合轻柔按摩,帮助放松紧张的腰肌。

2、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2天,选择硬板床或在软床垫上铺硬板。休息时可在膝下垫枕头保持腰部放松姿势。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变换体位。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需避免提重物、突然扭转腰部等动作。长期卧床反而不利于恢复,适度活动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

3、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中药方面可考虑腰痛宁胶囊、舒筋活血片等。用药期间需观察胃肠道反应,避免长期使用同种药物。

4、物理治疗

医院康复科可进行超短波、中频电疗、红外线等物理治疗。超短波能深部透热消炎,中频电疗可阻断痛觉传导。一般10-1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3-5次。家庭可用低频脉冲治疗仪,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节参数。物理治疗期间应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5、功能锻炼

症状缓解后应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初期每个动作保持5-10秒,每组8-10次,每日2-3组。游泳特别是蛙泳能有效锻炼腰肌。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腰椎负荷的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出现疼痛立即停止。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复发。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避免穿高跟鞋,睡眠时选择适中硬度的床垫。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冬季注意腰部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工作中定时起身活动,建议每45分钟站立伸展腰部。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腰肌劳损能不能喝酒?

腰肌劳损患者一般不建议饮酒。酒精可能加重肌肉炎症反应并延缓组织修复,但少量饮用对部分患者影响较小。

腰肌劳损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禁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局部充血,加剧腰部疼痛和僵硬感,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疼痛阈值。慢性期患者若饮酒,可能干扰非甾体抗炎药疗效,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长期饮酒还会导致维生素B族缺乏,影响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部分患者饮酒后主观疼痛感减轻,这与酒精中枢抑制作用有关,但实际会掩盖病情进展。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更需谨慎,酒精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变。饮酒后平衡能力下降也容易诱发腰部二次损伤。

腰肌劳损患者应优先选择热敷、理疗等康复手段,避免酒精刺激。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加强腰背肌锻炼如桥式运动。饮食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如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脊柱病变。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包茎 脓疱病 乳糜尿 尿道下裂 膀胱结肠瘘 肺动静脉瘘 胡桃夹食管 出血性膀胱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 输卵管卵巢脓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