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昏迷病人该如何促醒和护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溢血昏迷不醒还有救吗?

脑溢血昏迷不醒可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脑溢血昏迷不醒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瘫痪等症状。

1、手术治疗: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清除血肿或修复血管。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通过直接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脑压,血管内介入治疗则通过导管技术修复破裂血管或栓塞动脉瘤。

2、药物治疗: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需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次,每日一次、甘露醇注射液250ml/次,每日两次和头孢曲松钠注射液1g/次,每日两次。这些药物有助于稳定病情,促进恢复。

3、康复训练: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功能和认知能力。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物理治疗通过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则针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障碍进行干预。

4、血压管理: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以防止再次出血。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次,每日一次。同时,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平稳的生活节奏。

5、预防感染: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患者需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次,每日三次。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豆腐等,避免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如床上肢体活动、坐位平衡训练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恢复效果。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昏迷或猝死病人呼吸道打开后应往里面吹多少毫升?

昏迷或猝死病人呼吸道打开后,每次吹气量应控制在500-600毫升,以确保足够的气体进入肺部,同时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或误吸。心肺复苏CPR中的人工呼吸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步骤,吹气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成人每次吹气量约为500-600毫升,儿童和婴儿则需相应减少。吹气时应确保呼吸道畅通,观察胸廓是否有明显起伏,以判断吹气是否有效。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过度通气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影响心脏回流和复苏效果,因此需严格控制吹气量和频率。

1、吹气量控制:每次吹气量应控制在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或误吸。吹气时需观察胸廓起伏,确保气体有效进入肺部。过度通气可能增加胸腔内压力,影响心脏回流,降低复苏效果。吹气频率应与胸外按压配合,每分钟10-12次。

2、呼吸道管理:在吹气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可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下颌法打开气道。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或分泌物,防止误吸。吹气时需捏住患者鼻子,确保气体进入肺部而非从鼻腔逸出。

3、吹气频率与节奏: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与胸外按压的30:2比例配合进行。吹气时需保持节奏稳定,避免过快或过慢。过度通气可能增加胸腔内压力,影响心脏回流,降低复苏效果。

4、观察与调整:吹气后需观察胸廓是否有明显起伏,以判断吹气是否有效。如无胸廓起伏,需重新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调整吹气角度和力度。吹气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复苏策略。

5、特殊人群处理:儿童和婴儿的吹气量需相应减少,儿童每次吹气量约为300-400毫升,婴儿约为100-150毫升。吹气时需注意力度,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肺损伤。特殊人群的吹气频率和胸外按压比例也需相应调整。

昏迷或猝死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吹气量和频率需严格控制。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猝死风险。护理过程中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脑干出血昏迷多久能醒?

脑干出血昏迷的苏醒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取决于出血量、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脑干出血昏迷可通过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脑干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出血量:出血量是影响苏醒时间的关键因素。少量出血可能仅导致短暂昏迷,通过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如尼莫地平注射液,患者可能在数天至数周内苏醒。大量出血则可能造成长期昏迷,需结合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或血肿清除。

2、损伤部位:脑干不同部位的功能不同,损伤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苏醒时间。延髓损伤可能影响呼吸和心跳功能,导致昏迷时间延长。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氨基酸和葡萄糖,可帮助维持生命体征。

3、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等因素也会影响苏醒时间。年轻患者恢复能力较强,可能苏醒较快。老年患者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较长。需加强护理,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4、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缩短昏迷时间至关重要。急性期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止血药氨甲环酸、改善脑代谢药物胞磷胆碱,配合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和语言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并发症预防:昏迷期间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苏醒几率。

脑干出血昏迷患者的康复需结合饮食、运动及护理。饮食上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羹、蔬菜泥,帮助补充营养。运动方面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护理上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发生。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昏迷患者(植物人)该如何促醒,需要多长时间?

昏迷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刺激、高压氧治疗、神经调控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促醒。昏迷通常由脑外伤、脑卒中、缺氧性脑病、代谢性疾病、中毒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昏迷患者可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如左旋多巴片、阿扑吗啡注射液,神经营养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以及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长春西汀注射液。药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

2、物理刺激: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如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照片,进行肢体按摩、关节活动等,可以激活大脑功能。物理刺激需持续进行,每天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以增加脑组织氧含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时需在高压氧舱内进行,压力为2-2.5个大气压,每次60-90分钟,10-20次为一个疗程。

4、神经调控手术:对于部分难治性昏迷患者,可考虑深部脑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神经调控手术。手术需要在专业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术后需长期随访和参数调整。

5、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可以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康复训练需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每天进行1-2小时。

昏迷患者的促醒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家属应保持耐心,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适当进行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翻身,预防褥疮。定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glasgow昏迷评分是什么?

Glasgow昏迷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该评分系统通过评估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维度,量化患者的意识状态,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睁眼反应:睁眼反应评估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评分分为4个等级:自发睁眼4分、对声音刺激睁眼3分、对疼痛刺激睁眼2分、无睁眼反应1分。睁眼反应直接反映患者的觉醒状态,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意识水平越好。

2、语言反应:语言反应评估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分为5个等级:定向力正常,能正确回答问题5分;语言混乱,但能表达4分;仅能说出不适当的单词3分;仅能发出声音2分;无语言反应1分。语言反应能够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语言中枢的状态。

3、运动反应:运动反应评估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运动反应能力。评分分为6个等级:能按指令运动6分;能定位疼痛刺激5分;能躲避疼痛刺激4分;肢体屈曲反应3分;肢体伸展反应2分;无运动反应1分。运动反应能够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Glasgow昏迷评分的总分为3至15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意识障碍越严重。3至8分为重度昏迷,9至12分为中度昏迷,13至14分为轻度昏迷,15分为正常意识状态。该评分系统具有简单、快速、客观的特点,是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首选工具。

日常护理中,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记录患者的睁眼、语言和运动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饮食上,昏迷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确保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摄入。运动方面,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若患者意识状态持续恶化,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球麻痹 软骨瘤 单纯疱疹 腹腔脓肿 声带白斑 刺激性皮炎 颈动脉损伤 淋巴管肌瘤病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