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症状与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荨麻疹怎么治?

慢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生物制剂、中医调理、避免诱因等方式治疗。慢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异常、感染、物理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治疗选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减轻皮肤瘙痒和风团症状。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才能控制症状。用药期间需注意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注意感染风险。通常作为短期过渡治疗,不建议长期使用。

3、生物制剂

奥马珠单抗是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适用于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该药能显著降低血清IgE水平,改善瘙痒和风团症状。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头痛等。治疗前需筛查寄生虫感染,用药期间监测过敏反应。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血虚风燥、湿热蕴结有关,可采用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方剂辨证施治。针灸选取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刺络拔罐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发物,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5、避免诱因

详细记录饮食、接触物和症状变化,常见诱因包括食品添加剂、尘螨、冷热刺激等。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使用温和洗护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保持室内清洁通风,控制环境湿度。压力过大可能诱发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避免搔抓皮肤,可冷敷缓解瘙痒。适当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急需,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管性水肿需及时就医。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控制。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荨麻疹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感染因素、物理刺激以及药物或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慢性荨麻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等症状,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治疗、避免诱因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这类患者往往自幼出现反复发作的皮肤症状,环境诱因较少时也可能发作。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皮肤变化,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2、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肥大细胞,引发组胺持续释放。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其他免疫相关症状,血液检查可见特异性抗体。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3、感染因素

慢性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胃炎、慢性鼻窦炎或寄生虫感染可能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往往伴有低热、乏力等感染征象。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治疗后,部分患者荨麻疹症状可缓解。

4、物理刺激

冷热变化、日光照射、皮肤受压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皮肤肥大细胞。这类患者症状发作与特定物理刺激明确相关,避开诱因后症状可自行消退。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可尝试逐步脱敏训练,使用氯雷他定等二代抗组胺药预防发作。

5、药物或食物过敏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反复接触海鲜、坚果等致敏食物可能导致慢性过敏反应。患者多伴有明确的用药或进食史,血清IgE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严格避免过敏原,严重者可考虑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急性发作时可冷敷缓解瘙痒,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抓挠导致皮肤继发感染。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根治的好方法?

慢性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诱因、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生物制剂、中医调理等方式控制症状,但完全根治存在一定难度。慢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原刺激、自身免疫异常、感染、遗传因素、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长期综合管理。

1、避免诱因

明确并远离过敏原是控制症状的基础。常见诱因包括食物如海鲜、坚果,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物理刺激如冷热变化或压力。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进行过敏原检测,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度搔抓皮肤。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定期清洁床上用品。

2、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是首选治疗方案,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可阻断组胺受体减轻风团和瘙痒。对于常规剂量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部分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3、免疫调节

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压,通常作为短期强化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对奥马珠单抗等靶向生物制剂反应良好,需皮下注射给药。

4、生物制剂

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如奥马珠单抗对部分难治性病例有效,可显著降低血清IgE水平。新型IL-4/IL-13抑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也显示出潜在疗效。生物制剂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风险,治疗期间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5、中医调理

中医辨证多属血虚风燥或湿热蕴结,可采用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方剂配合针灸疗法。需注意中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建议在正规中医机构治疗。部分患者结合刺络拔罐可缓解局部症状,但需避免皮肤继发感染。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冬季注意皮肤保湿。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因精神压力可能加重病情。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慢性荨麻疹能自愈吗?

慢性荨麻疹部分患者可能自愈,但多数需要规范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程受免疫调节异常、过敏原持续暴露、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倾向等多种因素影响。

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部分患者随着免疫系统自我调节或过敏原消除,症状可能逐渐缓解直至消失。这种情况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或由食物过敏诱发的病例,当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或避免接触后,皮肤风团和瘙痒可能自行消退。但此类自愈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期间症状可能反复发作。

更多患者需要药物干预控制病情。慢性荨麻疹若持续超过6周未缓解,往往提示存在顽固性病因,如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基础问题。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症状迁延不愈,部分患者病程可达5年以上。长期反复搔抓还可能继发皮肤苔藓化或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发作诱因,避免搔抓和过热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可尝试低组胺饮食,减少海鲜、发酵食品摄入。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过敏原筛查。若症状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免疫调节剂,切勿自行停药。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慢性荨麻疹吃什么食物好?

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具有抗炎作用的苹果、含槲皮素的洋葱、调节免疫的南瓜以及低敏性的糙米等食物。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肤病,饮食调理需避免诱发因素,同时补充有助于缓解症状的营养成分。

一、食物1、西蓝花

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维生素C可降低组胺释放,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和红肿。建议选择清蒸或快炒方式烹饪,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破坏营养成分。

2、苹果

苹果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具有天然抗过敏特性。果皮中的槲皮素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食用时建议彻底清洗并保留果皮,对苹果过敏者应避免食用。

3、洋葱

洋葱含有丰富的槲皮素和硫化物,能抑制组胺产生并增强机体抗过敏能力。生洋葱效果更佳,但胃肠敏感者可选择炖煮后食用。注意部分人群可能对洋葱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4、南瓜

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和锌元素,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可调节Th1/Th2免疫平衡,改善过敏体质。建议选择老南瓜蒸食,避免添加刺激性调味料。

5、糙米

糙米作为低敏主食,含有B族维生素和谷维素,能维持皮肤神经正常功能。其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过敏原吸收。烹饪前需充分浸泡,消化功能较弱者可适当延长烹煮时间。

二、药物1、氯雷他定片

氯雷他定片是第二代抗组胺药,适用于慢性荨麻疹的长期控制。其选择性阻断外周H1受体,能有效缓解风团和瘙痒症状。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2、西替利嗪片

西替利嗪片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改善荨麻疹症状,具有长效抗过敏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和胆碱能性荨麻疹均有治疗效果。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等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3、依巴斯汀片

依巴斯汀片作为强效抗组胺药,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慢性荨麻疹。其代谢产物具有双重抗组胺作用,能持续抑制炎症反应。心脏病患者使用前需评估心电图变化。

4、孟鲁司特钠片

孟鲁司特钠片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改善荨麻疹症状,特别适用于伴有哮喘的过敏患者。可与抗组胺药联用增强疗效。需注意监测情绪变化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5、复方甘草酸苷片

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类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能减轻慢性荨麻疹的皮肤血管渗出。适用于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荨麻疹患者。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建立饮食日记记录可疑致敏食物,避免摄入含人工添加剂、酒精及高组胺食物如海鲜、发酵食品等。日常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平衡。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管性水肿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宫颈炎 闭孔疝 黄热病 急性咽炎 皮脂缺乏症 桡骨颈骨折 非性病性梅毒 厚皮性骨膜病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B族链球菌性新生儿脓毒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