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前诊断科

我老婆怀孕2个月了,听有的人说有些食物孕妇不能吃的,一下哪些食物孕妇不能吃?为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中耳炎听不见怎么办?

急性中耳炎听不见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使用滴耳液等方式缓解。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耳道异物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细菌繁殖,减轻中耳黏膜水肿和积液,从而改善听力。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皮疹,需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鼓膜穿刺

当中耳积液严重影响听力时,医生可能建议鼓膜穿刺术。该操作通过穿刺鼓膜引流积液,能快速恢复中耳压力平衡。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耳道干燥

急性期应避免耳道接触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潮湿环境易加重炎症,延缓恢复。清洁外耳时不要使用棉签深入耳道,以免损伤鼓膜或将分泌物推入更深部位。

4、避免用力擤鼻

擤鼻涕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正确方法是单侧鼻孔交替轻擤,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合并鼻炎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黏膜肿胀。

5、使用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能局部抗感染,缓解耳道炎症。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侧卧滴入后保持体位5分钟。注意滴耳液不能用于鼓膜穿孔者,使用前需经医生评估。

急性中耳炎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发热超过3天或耳痛加剧,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咀嚼动作帮助咽鼓管开放,但不要过度用力。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胎心仪几周可以听胎心?

胎心仪一般在孕10-12周可以听到胎心。

孕早期胎儿心脏发育尚不完全,胎心可能较弱或不易捕捉。孕10周后胎儿心脏结构基本形成,胎心仪可通过腹部检测到规律心跳,频率通常为每分钟110-160次。孕12周后胎心信号更稳定,检测成功率显著提高。使用胎心仪时需配合医用耦合剂,在耻骨联合上方寻找最佳听诊位置,避免空腹或膀胱充盈状态下操作。

孕周不足10周时,胎心仪可能无法有效识别胎心信号,此时建议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胎儿发育情况。日常监测胎心应选择固定时间段,避免过度频繁使用影响胎儿休息。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听耳机耳鸣能不能恢复?

听耳机导致的耳鸣一般可以恢复,但具体恢复情况与损伤程度有关。

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伤,引发耳鸣。这种情况通常通过减少耳机使用、降低音量、保证充足休息等方式,耳鸣症状会逐渐缓解。避免接触噪音环境,适当进行耳部按摩也有助于恢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轻微听力下降或耳闷感,但多数在1-2周内可自行好转。

若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眩晕、剧烈头痛等症状,可能存在内耳毛细胞永久性损伤、噪声性耳聋等病理改变。高频听力损失或耳蜗神经受损时,恢复难度较大,需通过药物治疗或听觉康复训练干预。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引起的耳鸣需在72小时内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日常应控制耳机音量不超过60%,单次使用时间少于60分钟。出现耳鸣后建议立即停止使用耳机,必要时到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突然听不到几秒钟又好了是怎么回事?

耳朵突然听不到几秒钟又好了可能与突发性耳聋、耳部血管痉挛、耵聍栓塞等因素有关。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能由内耳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耳鸣或眩晕。耳部血管痉挛多因寒冷刺激或情绪紧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表现为短暂性听力下降。耵聍栓塞则是外耳道被耳垢堵塞,在体位变动时可能暂时影响声音传导,清除后症状可缓解。这三种情况均需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明确诊断。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控制情绪波动,出现反复发作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听性脑干反应正常值?

听性脑干反应正常值通常指潜伏期Ⅰ波1.5-2.0毫秒、Ⅲ波3.5-4.0毫秒、Ⅴ波5.5-6.0毫秒,波间期Ⅰ-Ⅲ≤2.3毫秒、Ⅲ-Ⅴ≤2.1毫秒、Ⅰ-Ⅴ≤4.4毫秒,双侧波间期差≤0.4毫秒,振幅Ⅴ/Ⅰ≥0.5。听性脑干反应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听觉通路功能,数值异常可能与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脑干病变等因素有关。

1、潜伏期正常范围

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潜伏期反映声刺激传导至脑干不同部位的时间。Ⅰ波源于听神经远端,正常成人潜伏期不超过2.0毫秒;Ⅲ波对应上橄榄核区域,潜伏期多在4.0毫秒内;Ⅴ波来自下丘脑,潜伏期正常上限为6.0毫秒。早产儿及新生儿各波潜伏期可延长,随月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值。潜伏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听神经脱髓鞘、传导阻滞等病理改变。

2、波间期临床意义

Ⅰ-Ⅲ波间期代表听神经至脑桥的传导时间,超过2.3毫秒需警惕听神经颅内段病变;Ⅲ-Ⅴ波间期反映脑桥至中脑传导状态,延长常见于脑干血管性病变;Ⅰ-Ⅴ波间期是评估整个脑干通路的敏感指标,超过4.4毫秒提示中枢性听觉障碍。波间期延长但波形清晰可见时,可能为脱髓鞘疾病早期表现。

3、振幅比值解读

Ⅴ波振幅与Ⅰ波比值小于0.5属于异常,表明中枢段神经同步化放电功能受损。该现象常见于脑干肿瘤压迫、缺血性病变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单侧振幅降低伴波间期延长时,需结合影像学排除占位性病变。新生儿振幅普遍较低,需采用年龄特异性参考值进行判断。

4、双侧差异标准

正常人群双侧波间期差异不超过0.4毫秒。若单侧Ⅰ-Ⅴ波间期较对侧延长超过0.4毫秒,即使绝对值未超限,仍提示该侧听觉通路异常。常见于听神经瘤早期、脑干出血等单侧病变。检测时应排除技术因素影响,如耳塞佩戴不当或测试环境噪声干扰。

5、影响因素分析

测试时患者状态会影响结果准确性。镇静药物可能延长潜伏期,中耳积液可导致各波潜伏期同步延长,高频听力损失可能使Ⅴ波振幅降低。早产儿、老年人可出现生理性波间期轻度延长。检测前需确认外耳道通畅,测试环境符合标准,必要时重复检测以提高可靠性。

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前应保持头部清洁,避免使用发胶等产品影响电极接触。测试过程中需保持安静放松状态,婴幼儿检测可能需自然睡眠或药物镇静。日常需注意避免长期接触噪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症状应及时复查。检测结果异常者应结合纯音测听、影像学等进一步明确病因,由耳鼻喉科或神经科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痱子 近视 胆管癌 产前子痫 腹腔妊娠 社交恐惧症 肾动脉栓塞 变形骨盆难产 脑出血后遗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