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便失禁可能由产道损伤、盆底肌松弛、神经损伤、肛肠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产道损伤分娩时产道撕裂或会阴侧切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损伤。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肌,严重者需手术缝合,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地奥司明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
2、盆底肌松弛妊娠期盆底肌长期受压导致肌力下降。产后需坚持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避免提重物,可配合使用补中益气丸、黄芪颗粒、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
3、神经损伤分娩时胎头压迫导致阴部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多数在产后3-6个月自行恢复,期间可进行针灸治疗,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谷维素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4、肛肠疾病既往痔疮或肛裂可能在产后加重。需保持排便通畅,温水坐浴缓解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化痔栓、开塞露等药物,严重痔脱垂需手术切除。
产后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避免久蹲久坐,发现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需及时就诊肛肠科。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