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幼儿过敏性荨麻疹,身上长红色的成片痘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子荣 住院医师
邢台市传染病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过敏性荨麻疹治疗后咳嗽、嗓子疼?

孩子过敏性荨麻疹治疗后出现咳嗽、嗓子疼可能与过敏反应未完全控制、药物副作用或继发呼吸道感染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复查,明确病因后调整治疗方案。

1. 过敏反应未控制

过敏性荨麻疹患儿若持续接触过敏原,可能出现呼吸道黏膜水肿,表现为咳嗽、咽痒。家长需排查近期接触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避免重复暴露。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控制全身过敏反应,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缓解局部炎症。

2. 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抗过敏药物如孟鲁司特钠颗粒可能引起咽干、咳嗽等副作用。家长需观察症状是否与用药时间相关,记录咳嗽特征干咳或伴有痰液。必要时医生会更换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同时建议适量增加温水摄入缓解咽喉不适。

3. 呼吸道感染

过敏期间免疫力下降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表现为咽痛、咳嗽伴发热。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检查咽部是否充血。若确诊细菌感染,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小儿肺热清颗粒缓解症状。

4. 胃食管反流刺激

过敏性疾病可能诱发胃酸反流,酸性物质刺激咽喉导致疼痛。家长应避免让孩子进食后立即平卧,睡前2小时禁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减少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5. 环境干燥刺激

治疗期间若空气湿度过低,可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湿润气道。可遵医嘱短期应用小儿咽扁颗粒缓解症状,避免含薄荷成分的喉糖刺激儿童咽喉。

家长需每日记录孩子咳嗽频率、咽痛程度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保持居室通风清洁,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等过敏原积聚。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羹,避免辛辣或过甜食物刺激咽喉。若出现呼吸急促、声嘶或持续高热,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需警惕柑橘类水果可能诱发过敏。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过敏性荨麻疹多久能治好?

过敏性荨麻疹通常在1-7天内消退,部分慢性患者可能持续6周以上。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多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或接触过敏原引发,皮肤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多数患者在脱离过敏原并服用抗组胺药物后,症状可在数小时内减轻。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依巴斯汀片能有效控制症状,通常连续用药3-5天即可痊愈。部分患者可能因持续接触过敏原导致风团反复发作,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

慢性荨麻疹可能与环境变化、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症状反复超过6周,需长期规律用药配合免疫调节治疗。这类患者建议记录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必要时进行血清IgE检测。治疗期间可联合使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但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方案。

发作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饮食宜选择低组胺的新鲜食材。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蚊虫叮咬后过敏性荨麻疹怎么治?

蚊虫叮咬后过敏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

蚊虫叮咬后过敏性荨麻疹可能与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风团等症状。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片可抑制组胺释放,缓解瘙痒和红肿。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日常护理需避免抓挠患处,冷敷可缓解瘙痒,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外出时使用驱蚊产品可降低复发概率。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过敏性荨麻疹根除的方法?

过敏性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及免疫调节等方式控制症状,但难以完全根除。

过敏性荨麻疹是一种由过敏原诱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伴瘙痒。该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慢性患者需长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并严格规避接触,部分病例可能需采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搔抓或热刺激。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可疑致敏物,定期复查过敏原谱以调整防护策略。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连成片危险吗?

荨麻疹连成片是否危险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皮疹范围局限且无伴随症状,通常不危险;若合并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则可能提示严重过敏反应。荨麻疹可能与感染、过敏原接触、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荨麻疹皮疹融合成片但未影响呼吸或循环系统时,多数属于普通急性荨麻疹表现。这种情况常见于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风团相互连接。患者可能伴有瘙痒,但通过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配合冷敷缓解症状后,皮损通常在数小时内消退。避免搔抓和热水刺激有助于减少症状加重。

当连片皮疹伴随喉头水肿、喘息或意识模糊时,需警惕过敏性休克等危急情况。这种情况常见于昆虫叮咬、药物过敏或食物过敏诱发的大规模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急剧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循环衰竭表现,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并开放静脉通路。延迟处理可能导致气道梗阻或多器官功能障碍,属于皮肤科急症范畴。

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发作前24小时的饮食和接触史,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反复发作超过6周者建议进行过敏原筛查,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出现胸闷、吞咽困难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就医,日常备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对高风险人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露阴症 脑膜瘤 面肌抽搐 腹膜间皮瘤 肝肺综合征 过敏性皮炎 甲状舌管瘘 路易体痴呆 风湿性多肌痛 单核细胞白血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