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通过自检发现早期异常,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触诊观察。
自检时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面对镜子观察乳房外形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凹陷或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无溢液或内陷。用指腹以画圈方式按压乳房各象限,感受是否有肿块或硬结,注意肿块大小、活动度及压痛情况。同时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自检需覆盖锁骨下方至肋弓上缘、胸骨旁至腋后线的全部区域。触诊手法应轻柔,避免抓捏造成假阳性判断。
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史、初潮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5岁、未生育或晚育女性。自检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确诊。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减少雌激素暴露风险。
乳腺癌可通过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和避免高危因素等方式预防。
定期筛查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高风险人群可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饮食上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适量补充豆制品。限制酒精摄入,最好避免饮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必须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减少环境雌激素暴露,如某些化妆品和塑料制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时疏解压力。有乳腺癌家族史者需进行基因检测和更密切的监测。
日常生活中应关注乳房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肥胖会增加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水平过高与乳腺癌发生有关。规律运动能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限制酒精摄入也很重要,饮酒会增加乳腺癌风险,最好避免或少量饮用。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都有益,哺乳时间越长,乳腺癌风险可能越低。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某些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X线检查。
日常注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脂肪食物,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
乳腺癌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
乳腺癌早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可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小且位置局限的情况,术后需配合放射治疗降低复发概率。全乳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或多发病灶,可能需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残留癌细胞。药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化学治疗通过药物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常用药物有他莫昔芬片、来曲唑片,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HER2阳性患者。
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及心理调适。
术后初期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遵医嘱更换敷料。上肢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可通过抬高患肢、渐进式肌肉训练及专业按摩预防。术后1-2周开始肩关节康复训练,如爬墙运动、钟摆运动,逐步恢复上肢活动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配合新鲜蔬菜水果促进组织修复。化疗或放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需每周监测血常规,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术后5年内每3-6个月需复查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进行骨扫描或PET-CT。
建议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可通过冥想、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