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壁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脂饮食或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后引发血栓堵塞血管。表现为剧烈胸痛伴后背放射痛。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
2. 血管痉挛吸烟或寒冷刺激诱发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导致心肌供血中断。典型症状为静息状态下突发压榨性胸痛。硝酸甘油、地尔硫卓等血管扩张剂可缓解症状。
3. 血栓形成房颤或瓣膜病易形成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堵塞冠状动脉后降支。常伴随心悸、呼吸困难。需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4. 心肌耗氧量增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需氧量骤增,超过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典型表现为运动后胸骨后闷痛。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
发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