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其他呼吸疾病

全身冷就像低烧似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发烧能用冷毛巾敷额头吗?

发烧时可以用冷毛巾敷额头,但更适合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冷敷额头可能引起寒战或不适,温水擦拭能更安全有效地帮助降温。

冷毛巾敷额头时,低温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部分患者对冷刺激敏感,可能出现寒战、肌肉紧张等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冷敷。婴幼儿、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更需谨慎,不当冷敷可能加重病情。

温水擦拭身体是更推荐的物理降温方式。32-34℃的温水蒸发时可带走体表热量,且不会引发强烈不适感。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散热效果更显著。擦拭后需及时擦干皮肤,避免着凉。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发热期间需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避免捂汗导致体温骤升,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每2小时一次。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皮疹等伴随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物理降温仅为辅助手段,病因治疗仍需遵医嘱进行。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孩子发烧冷该不该盖被子?

孩子发烧时是否盖被子需根据体温阶段决定,寒战期可适当保暖,高热期应减少覆盖。

孩子发烧出现畏寒、寒战时,末梢血管收缩导致体表温度降低,此时可加盖薄毯帮助缓解不适。但进入高热期后,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需减少被褥覆盖促进散热,优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持续高热可能引发脱水或热性惊厥,应及时监测体温变化。

若孩子出现手脚冰凉伴随寒战,可短暂覆盖透气薄被至寒战消失。但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发烫等高温表现时,须立即移除多余被褥,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单层棉质衣物为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以上,需就医明确感染病因。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体温波动期间建议每2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发烧、说冷说明什么?

小孩发烧伴随畏寒通常提示体温上升期,可能与感染性发热、免疫反应或环境因素有关。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肺炎、中耳炎等。需观察是否伴随寒战、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症状。

1、感染性发热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畏寒发热最常见原因。病原体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典型表现为寒战、皮肤苍白,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常见于化脓性扁桃体炎、流感等疾病,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2、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伴畏寒,属于正常免疫应答。此时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疹,需考虑疫苗反应以外的病因。

3、环境因素

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未成熟的婴幼儿易出现体温波动。穿着过少或处于低温环境时,可能出现短暂畏寒但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及时保暖后症状多可缓解,持续存在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4、严重感染

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早期可表现为突发寒战高热,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多伴随精神萎靡、拒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休克前期表现。需紧急就医进行血培养及抗感染治疗。

5、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产热异常,表现为持续低热伴畏寒。罕见情况如嗜铬细胞瘤发作时,儿茶酚胺释放可导致阵发性寒战高热。需通过激素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畏寒时,应先测量腋温并记录发热规律。体温38.5摄氏度以下可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保持室内温度22-24摄氏度。观察是否出现抽搐、呕吐、皮疹等警示症状。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伴随精神差、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儿科就诊。发热期间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注意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退热后仍要观察48小时,警惕体温反复或出现新发症状。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冬天手暖脚冷怎么回事?

冬天手暖脚冷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末梢神经调节异常、基础代谢率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因素有关。

1、血液循环不良

冬季气温下降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足部距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久坐不动或穿着过紧的鞋袜会进一步加重局部循环障碍,表现为脚部皮肤苍白、温度明显低于手部。建议通过泡脚、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2、末梢神经调节异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导致手脚温度调节失衡。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或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人群,可能伴随手脚麻木感。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神经调节。

3、基础代谢率降低

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减少四肢的血流分配以维持核心体温,这种生理性调节在老年人和女性中更为明显。当整体代谢水平下降时,产热能力不足会优先表现为远端肢体发冷。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和抗寒锻炼可增强代谢功能。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产热减少、血管收缩异常,患者常出现手脚冰凉伴面部浮肿、嗜睡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等替代治疗。

5、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肢体远端供氧不足会出现局部发冷,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缺铁性贫血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冬季应注意下肢保暖,选择透气性好的羊毛袜和宽松鞋履,避免直接接触取暖设备导致烫伤。每天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配合足底穴位按摩。饮食上增加牛肉、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适量摄入生姜、肉桂等温性食材。若持续出现脚冷伴指甲青紫、皮肤溃疡等症状,需排查周围血管疾病。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心神的特征是冷还是热?

心神在中医理论中既不属于冷也不属于热,其特征与寒热属性无直接关联。心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其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多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有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神功能依赖于心血的滋养和心阳的温煦。当心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神失养的表现如健忘、多梦;心火亢盛时则易出现烦躁、失眠。这些病理变化可能被患者主观描述为热感或冷感,但心神本身并无寒热属性之分。

临床常见的与心神相关的证型包括心阴虚、心阳虚等。心阴虚多表现为虚热症状如盗汗、舌红;心阳虚则多见畏寒、肢冷等虚寒表现。这些证候反映的是整体阴阳失衡,而非心神本身的寒热特性。

维护心神健康需注重整体调理。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养心安神,适当食用莲子、百合等食材可宁心安神。避免过度思虑和情绪波动,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和气血。若出现持续的心神不宁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调理,必要时可考虑服用天王补心丹、归脾丸等中成药,但须严格遵循医嘱。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颞叶癫痫 儿童期哮喘 固定性药疹 难治性癫痫 乳头状腺瘤 浆细胞性骨髓瘤 门静脉海绵样变 缺铁性吞咽困难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