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检查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查哪几项?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白血病看血常规哪几项?

白血病患者需重点关注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外周血涂片检查。白血病可能影响造血系统功能,导致血细胞数量或形态异常,建议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白细胞计数是筛查白血病的重要指标,急性白血病可能出现白细胞显著增高或降低,慢性白血病常见持续升高。淋巴细胞或原始细胞比例异常增高时需警惕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程度,白血病患者因造血抑制或出血倾向常见中重度贫血,数值多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小板计数下降是白血病的典型表现,化疗后可能进一步降低,需警惕出血风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会增加感染概率,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外周血涂片发现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或病态造血细胞对白血病诊断有提示意义。

血常规异常需结合骨髓穿刺、免疫分型等检查确诊白血病类型。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改善贫血。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贫血需要做几项检查?

贫血通常需要做血常规、铁代谢检查、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骨髓穿刺检查、溶血检查等5项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血常规还能反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过程简单快捷,一般抽取静脉血即可完成。根据血常规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或大细胞性贫血。

2、铁代谢检查

铁代谢检查包括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降低提示铁缺乏。转铁蛋白饱和度可以评估铁的利用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并为后续补铁治疗提供依据。对于育龄期女性、儿童等缺铁性贫血高发人群,这项检查尤为重要。

3、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

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用于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两种营养素缺乏会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红细胞体积增大。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叶酸水平、红细胞叶酸水平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测定。长期素食者、老年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这类营养素缺乏。明确诊断后可通过补充相应营养素进行治疗。

4、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骨髓造血情况,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有重要价值。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可以评估各系细胞增生程度、细胞形态及比例。这项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通常在血常规和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进行。检查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

5、溶血检查

溶血检查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用于诊断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间接胆红素升高反映红细胞破坏增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溶血的存在及其可能原因,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出现黄疸、脾大的贫血患者,这项检查尤为重要。

贫血患者在检查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但部分项目可能需要空腹。若检查结果显示贫血,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平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常规那几项比较重要?

血常规检查中比较重要的项目主要有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这些指标能反映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

1、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血红蛋白升高可能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检查发现异常时需结合红细胞参数进一步分析。

2、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4-10×10⁹/L,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白血病等,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某些药物影响有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

3、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⁹/L,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殖性疾病。

4、中性粒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抵御细菌感染的主要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化脓性炎症,极度增高需警惕白血病。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病、某些血液病有关。

5、淋巴细胞比例

淋巴细胞正常占20%-40%,比例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也可见于结核病。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免疫缺陷、放射线损伤、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血常规检查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变化,单一项异常可能无临床意义。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女性经期可能影响结果。发现异常指标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必要时复查或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避免接触苯等有害物质。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乙肝病毒为什么杀不死?

乙肝病毒难以彻底清除主要与病毒特性、免疫逃逸机制和宿主因素有关。乙肝病毒的复制特点包括cccDNA持续存在、免疫耐受状态、病毒变异逃逸、肝细胞再生微环境以及抗病毒药物局限性等因素共同导致其难以根除。

1、cccDNA持续存在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可在肝细胞核内长期稳定存在,形成病毒储存库。现有抗病毒药物无法直接靶向清除cccDNA,停药后可能重新启动病毒复制。干扰素治疗虽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间接影响cccDNA,但清除效率有限。

2、免疫耐受状态

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感染易形成免疫耐受,机体对病毒抗原无有效免疫应答。成年期感染慢性化后也会出现特异性T细胞耗竭,导致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使病毒得以长期潜伏。

3、病毒变异逃逸

乙肝病毒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易产生基因变异。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如拉米夫定相关的YMDD变异。病毒还可通过表面抗原变异逃避免疫识别,或产生缺陷病毒颗粒干扰免疫清除。

4、肝细胞再生微环境

乙肝病毒可与肝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随肝细胞分裂而持续存在。肝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病毒DNA可能被错误掺入新生肝细胞。这种整合的病毒DNA虽不参与复制,但可持续表达病毒蛋白维持感染状态。

5、抗病毒药物局限性

核苷类似物仅能抑制病毒逆转录过程,对已存在的cccDNA无效。现有药物难以完全阻断病毒蛋白的产生和分泌,且需要长期用药维持疗效。新型靶向cccDNA的药物和治疗性疫苗尚在研发阶段,临床效果有待验证。

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变化,遵医嘱规范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高风险人群需加强肝癌筛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内分泌失调查哪几项?

内分泌失调通常需要检查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血糖代谢、肾上腺功能、性腺功能等项目。内分泌系统涉及多种腺体和激素,检查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针对性项目,常见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性激素六项、胰岛素释放试验、生长激素测定等。

1、激素水平

激素水平检测是内分泌检查的核心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等垂体激素,以及甲状腺素、睾酮、雌激素等靶腺激素。通过采集静脉血测定基础激素水平,可判断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状态。部分激素需进行动态功能试验,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等。

2、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包含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等项目。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超声可评估腺体形态结构,甲状腺核素扫描能判断结节功能状态。

3、血糖代谢

血糖代谢评估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测定可区分1型与2型糖尿病。对于低血糖患者,需同步检测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等指标。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还需进行基因检测。

4、肾上腺功能

肾上腺功能检查包括皮质醇节律测定、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检测比血清皮质醇更可靠。ACTH兴奋试验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有助于鉴别库欣综合征病因。肾上腺CT或MRI可发现腺瘤或增生病变。

5、性腺功能

性激素六项是评估性腺功能的常规项目,包含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精液分析是男性不育的重要检查。盆腔超声能观察子宫卵巢形态,睾丸超声可发现微石症等病变。

内分泌检查前需遵医嘱做好准备工作,部分项目要求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激素检测需考虑月经周期影响,建议在月经特定时期采血。检查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定期复查监测指标变化。若出现明显异常结果,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进一步诊治。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肺结核 骨肉瘤 恶性蓝痣 肺隐球菌病 甲营养不良 狼疮性肾炎 慢性肾衰竭 脑室内出血 结肠重复畸形 毛细淋巴管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