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桂丽 住院医师
黑龙江省桃山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有急性肾炎综合征怎么办?

急性肾炎综合征可通过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肾炎综合征通常由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需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炎症消退。建议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期间可适当抬高下肢,帮助减轻水肿症状。若出现明显乏力或头晕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2、限制水钠摄入

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每日水分和食盐摄入量,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可适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钾元素,但需监测血钾水平。若出现严重水肿,可能需要进一步限制水分摄入。

3、控制蛋白质摄入

急性期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若出现肾功能明显下降,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蛋白限制。

4、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和症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水肿,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控制高血压。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肾炎。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透析治疗

对于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或肺水肿的患者,可能需要临时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可帮助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透析频率和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多数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可逐渐恢复肾功能,少数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

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避免高钾食物。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若出现血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病情恢复。遵医嘱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的区别?

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定义、临床表现及病理范围。急性肾炎是肾小球急性炎症的统称,而急性肾炎综合征特指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1、定义差异

急性肾炎指由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的肾小球急性炎症,病理上包括多种类型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则强调特定临床表现的组合,可能由急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引发,如IgA肾病或狼疮性肾炎。

2、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蛋白尿或无症状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必须同时满足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下降四项中至少三项,部分患者伴有少尿或氮质血症,症状较普通急性肾炎更系统化。

3、病理范围

急性肾炎的病理改变局限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或基底膜损伤。急性肾炎综合征可能伴随更广泛的病变,如新月体形成或间质炎症,常见于急进性肾炎或血管炎等重症。

4、诊断标准

急性肾炎诊断依赖肾活检病理结果。急性肾炎综合征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尿检可见变形红细胞管型,血补体C3水平常降低,二者诊断维度不同。

5、治疗侧重

急性肾炎以控制感染和休息为主,如青霉素V钾片抗链球菌感染。急性肾炎综合征需综合干预,除呋塞米片利尿消肿外,严重者需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患者应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和橙汁,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恢复期每两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医生评估痊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

正中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桡侧三指半感觉异常、猿手畸形等症状。正中神经损伤可能由外伤压迫、腕管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骨折脱位、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正中神经支配大鱼际肌群,损伤后会出现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患者无法完成拇指与小指指尖相对的动作,影响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早期可通过神经松动术、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改善,严重者需行神经吻合术。常用神经营养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2、桡侧三指半感觉异常

正中神经负责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的皮肤感觉。损伤后表现为该区域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可能出现灼性神经痛。需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鉴别。可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确诊,治疗包括腕部支具固定、局部封闭注射。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洛索洛芬钠片。

3、猿手畸形

长期未治疗的正中神经损伤会导致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特征性猿手畸形。拇指与其他手指处于同一平面,手掌平坦如猿猴掌。需通过肌电图评估损伤程度,晚期病例可能需要肌腱转位术重建功能。康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药物选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

4、屈腕无力

正中神经支配部分前臂屈肌,损伤后会出现腕关节屈曲力量减弱。患者做抗阻力屈腕动作时力量明显下降,可能伴随旋前圆肌功能障碍。需与桡神经损伤导致的伸腕无力相鉴别。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压迫因素,配合运动疗法增强肌力,可使用艾地苯醌片辅助治疗。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正中神经中的交感纤维受损会导致支配区皮肤干燥、苍白、温度调节异常。可能出现指甲变脆、毛发生长缓慢等营养性改变。需排查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局部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口服硫辛酸胶囊促进神经修复。

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应避免腕部过度屈伸动作,睡眠时使用腕关节中立位支具。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绿叶蔬菜,适度进行抓握力训练。急性期损伤建议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可配合中药熏洗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手术探查。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线粒体遗传病多表现为什么?

线粒体遗传病多表现为肌肉无力、视力下降、听力障碍、神经系统异常和代谢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影响能量供应关键器官。

1、肌肉无力: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障碍会导致肌肉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出现进行性肌无力,表现为易疲劳、运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功能。部分患者伴随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

2、视力下降:

视网膜和视神经对能量需求极高,线粒体病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色素变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科检查可见视盘苍白或视网膜色素沉积。

3、听力障碍:

耳蜗毛细胞依赖线粒体供能,损伤后会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症状多始于高频听力下降,逐渐累及全频段,可伴随耳鸣或前庭功能障碍。纯音测听显示双侧对称性听力曲线下降。

4、神经系统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癫痫发作、共济失调或智力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可致肢体麻木、刺痛感。脑部影像学可能显示基底节钙化或白质病变,脑电图常见异常放电。

5、代谢紊乱:

线粒体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缺陷可导致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或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急性代谢危象,血液检查可见乳酸升高、丙酮酸代谢异常。

线粒体遗传病患者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代谢危象。饮食建议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配方,补充辅酶Q10、左旋肉碱等营养素。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抑制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如丙戊酸钠。定期监测心电图、视力和听力,多学科协作管理可改善生活质量。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面神经核上瘫可表现为什么?

面神经核上瘫主要表现为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常见症状包括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等。具体表现可分为中枢性面瘫特征、随意运动障碍、情感性表情保留、联带运动异常及伴随症状五个方面。

1、中枢性瘫特征: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无力是核心表现,患者出现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但额纹对称存在。这是由于面神经核上半部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而下半部仅接受对侧支配。当皮质核束受损时,仅影响对侧下部面肌运动功能。

2、随意运动障碍:

患者无法按要求完成示齿、鼓腮、吹哨等动作,但咳嗽、打哈欠时面部运动仍存在。这种随意运动与非随意运动的分离现象,是区别于周围性面瘫的重要特征。临床检查可见嘱患者咧嘴时患侧口角运动明显受限。

3、情感性表情保留:

大笑或哭泣时双侧面部表情基本对称,源于情感性表情由锥体外系调控。此特点可与周围性面瘫全面部瘫痪相鉴别。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性表情较随意运动更丰富的矛盾现象。

4、联带运动异常:

部分患者出现眨眼时伴发口角抽动、说话时眼睑不自主闭合等异常联带运动。这种继发性改变多与神经纤维错位再生有关,常见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能影响康复效果。

5、伴随症状:

常合并同侧肢体偏瘫、舌瘫等体征,提示皮质脊髓束同时受累。若病变位于内囊后肢,可能出现三偏综合征。部分患者伴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面神经核上瘫患者需注意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每日进行鼓腮、皱眉、示齿等动作练习,配合温热毛巾敷脸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选择软质易咀嚼食物,避免过硬或需反复咀嚼的食材。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神经修复,避免冷风直吹面部。若出现联带运动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附件炎 肠梗阻 农民肺 颅咽管瘤 结节性痒疹 厚皮性骨膜病 混合型颈椎病 输卵管卵巢脓肿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