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保健科

得了登革热在急性发热期的时候是怎样的?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登革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登革热患者需注意隔离防蚊、补液休息、监测症状并及时就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

1、隔离防蚊

发病期间应全程做好防蚊隔离,避免蚊虫叮咬导致病毒传播。使用蚊帐、驱蚊剂,室内安装纱窗纱门。患者居住环境需定期灭蚊,清除积水容器等蚊虫滋生地。隔离期通常持续至发热消退后5天。

2、补液支持

高热和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或口服补液盐。可饮用淡盐水、米汤、果汁等,每日液体摄入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出现持续呕吐或尿量减少时需静脉补液。

3、症状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出血倾向及休克征兆。发热第3-7天为危险期,若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牙龈出血等预警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烦躁不安等休克前兆,需立即就医。

4、药物禁忌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退热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禁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5、营养调理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类、面条、蒸蛋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登革热恢复期需继续防蚊2周,逐步恢复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日常保持环境清洁,清除积水容器。出现持续乏力、关节痛时可进行中医调理,如黄芪枸杞茶饮。建议康复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与血常规。登革热痊愈后对同型病毒具有终身免疫力,但可能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仍需做好防护措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种蚊子在白天活动,喜欢在室内或阴凉处叮咬人类。埃及伊蚊通过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其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埃及伊蚊的繁殖环境包括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水桶、废弃轮胎等。

2、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也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分布范围较广,包括温带和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同样在白天活动,但比埃及伊蚊更适应室外环境。这种蚊子通过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传播病毒。白纹伊蚊的繁殖环境包括树洞、竹筒、废弃容器等小型积水处。

3、感染登革热的人

感染登革病毒的人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此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被蚊子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进而传播给其他人。登革热患者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4、感染登革热的灵长类动物

某些灵长类动物,如猴子,也可能感染登革病毒并成为传染源。在丛林地区,蚊子通过叮咬感染的猴子后,再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这种传播方式在森林型登革热中较为常见,但在城市型登革热中较为少见。

5、病毒携带者

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通过蚊子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病毒携带者在登革热的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初期。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子叮咬等。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应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容器,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护措施。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接触史。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播是减少疾病发生的关键。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登革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些蚊子在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再次叮咬健康人时传播病毒。母婴传播是指孕妇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血液传播则可能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发生,但概率较低。登革热病毒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儿不明原因急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是什么?

小儿不明原因急性发热的中医辨证主要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常见证型包括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肺证、暑湿郁表证、食积化热证以及阴虚发热证。

1、风寒束表证:

多因外感风寒邪气侵袭肌表所致,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麻黄汤加减。此证型发热特点为晨起加重,伴有头痛项强,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2、风热犯肺证:

由风热之邪侵犯肺卫引起,症见发热重、恶风、有汗、咽红肿痛。治疗宜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化裁。患儿多伴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发热往往午后升高。

3、暑湿郁表证:

夏季多见,因暑湿邪气困遏肌表,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呕恶。治疗需清暑化湿解表,新加香薷饮为常用方剂。此类发热多持续不退,汗出热不解,舌苔白腻,脉濡数。

4、食积化热证:

因乳食停滞中焦郁而化热,特征为午后潮热、腹胀拒按、口气酸臭。治疗当消食导滞兼清里热,保和丸加减效果显著。患儿常见手足心热,大便酸臭,舌苔厚腻,脉滑数。

5、阴虚发热证:

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素体阴虚者,表现为低热缠绵、盗汗颧红。治疗需滋阴清热,青蒿鳖甲汤为典型方剂。发热特点为夜间加重,伴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对于小儿不明原因急性发热的日常调护,建议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衣着宜宽松透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藕粉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可适量饮用芦根水或淡竹叶水辅助清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发热期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调理。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登革热皮疹会痒吗?
登革热皮疹通常伴有瘙痒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需针对病毒感染进行管理。皮疹的出现与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出现皮疹和瘙痒。 1、登革热皮疹的瘙痒感主要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组胺,这些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皮疹通常出现在发热后的第3至第5天,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轻微肿胀。 2、缓解瘙痒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瘙痒感。局部涂抹含有炉甘石或氢化可的松的药膏也能有效缓解症状。避免抓挠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3、针对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疗法。患者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发热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以免增加出血风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补液和密切监测。 4、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措施。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安装纱窗和蚊帐,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清除居住环境中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注意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登革热皮疹的瘙痒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通过抗组胺药物和局部药膏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需采取支持性疗法和防蚊措施,预防病情加重和再次感染。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白血病 酒糟鼻 螺菌病 禽流感 低血糖症 单侧肺气肿 毛发红糠疹 后发性白内障 酒精戒断综合征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