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烧心胸闷针刺感易拉肚子带便秘.口臭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跟筋膜炎疼痛中医针刺有效吗??

脚跟筋膜炎疼痛中医针刺通常有效。脚跟筋膜炎多由足底筋膜反复牵拉损伤引起,中医针刺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缓解局部炎症,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针刺治疗脚跟筋膜炎主要选取足跟部及下肢相关穴位,如太溪、昆仑、承山等。针刺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筋膜粘连和水肿,对轻中度疼痛改善较明显。部分患者配合艾灸或电针可增强效果,治疗周期一般为5-10次。需注意针刺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若脚跟筋膜炎伴随骨刺形成或筋膜严重钙化,单纯针刺效果可能有限。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刺痛、晨僵超过30分钟等症状,需结合体外冲击波或局部封闭治疗。外伤导致的急性足底筋膜撕裂则不适合立即针刺。

脚跟筋膜炎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超重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针刺治疗2-3周后疼痛无缓解,建议完善影像学检查排除跟骨应力性骨折等病变。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甲亢是不是怕热易出汗?

甲亢患者通常会出现怕热易出汗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导致代谢率加快,引起体温调节异常和汗腺分泌增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基础代谢率显著增高,产热量增加,导致患者对热的耐受性下降。这种情况下,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怕热,即使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也感觉燥热难耐。同时,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刺激汗腺分泌,使患者出现全身多汗症状,尤其在手掌、足底和面部更为明显。这种多汗往往与环境温度无关,且可能伴随皮肤潮红、湿润等表现。

部分甲亢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或病情程度不同,出汗症状表现不典型。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怕热或间歇性出汗,这种情况多见于亚临床甲亢或早期甲亢患者。极少数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出汗症状被掩盖或改变。

甲亢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常伴有心悸、体重下降、易怒、手抖等症状。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后脑勺针刺样疼痛是怎么回事?

后脑勺针刺样疼痛可能由紧张性头痛、颈椎病、枕神经痛、高血压或颅内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紧张性头痛

长期精神紧张或姿势不良可能导致头皮肌肉持续收缩,表现为后脑勺钝痛或针刺感。可能与焦虑、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颈部僵硬感。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局部热敷和颈部放松训练。

2、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时,可能放射至枕部产生尖锐疼痛。常与长期低头、椎间盘突出等因素相关,多伴随上肢麻木症状。确诊后可采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营养神经,结合颈椎牵引等物理治疗。

3、枕神经痛

枕大神经受刺激引发的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可能因受凉、外伤或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疼痛多从颈后向头顶放射,触碰头皮可能加重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卡马西平片等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4、高血压危象

血压急剧升高时可能引发后枕部搏动性疼痛伴针刺感,通常超过180/120mmHg。可能与未规律服药、情绪激动有关,常伴随恶心视物模糊。需立即监测血压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避免诱发脑出血。

5、颅内病变

后颅窝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疾病可能表现为突发剧烈枕部疼痛。通常伴随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通过CT/MRI确诊。根据病情可能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肿瘤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寒冷天气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控制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200mg,规律监测血压。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须立即前往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在疼痛区域交替冷热敷,每次15分钟,重复进行2-3次。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孩子发烧心跳快正常吗?

孩子发烧时心跳加快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若伴随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则需警惕。发热时机体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增快,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能增加10-20次/分钟。

多数情况下,孩子发热时的心跳加快与体温升高程度相关。体温在38℃左右时,心率可能达到100-12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时,心率可能升至120-140次/分钟。这种生理性心率增快会随着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家长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并让孩子多饮水补充体液。

少数情况下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当心率超过160次/分钟且与体温不成比例,或出现心律不齐、心悸等症状时,可能提示心肌炎、脓毒症等严重情况。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伴心率增快更需立即就医,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川崎病患儿也会出现持续发热伴心率显著增快,需通过超声心动图排查冠状动脉病变。

建议家长定时监测孩子体温和心率,记录发热和心跳变化趋势。若发热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嗜睡、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掩盖症状,6岁以下儿童慎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有助于恢复。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发烧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孩子发烧伴随心肌酶升高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心肌炎、川崎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干预。心肌酶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伤,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心肌损伤,表现为发热伴随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维生素C注射液营养心肌。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变化。

2、细菌感染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毒性心肌炎,表现为发热时乳酸脱氢酶显著增高。可能伴随咽痛、皮疹等症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辅以辅酶Q10胶囊保护心肌细胞。家长应确保孩子充分卧床休息。

3、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患儿常见肌钙蛋白I异常升高,发热多为低至中度。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表现。治疗需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改善心肌代谢,配合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反应。家长需限制患儿活动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4、川崎病

该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伴心肌酶谱异常,特征性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草莓舌。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治疗。家长应注意监测患儿指尖脱皮等后期症状。

5、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病等遗传代谢缺陷可能导致反复发热伴心肌酶持续增高,常见肌酸激酶显著升高。需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改善能量代谢,配合维生素B1片辅助治疗。家长应记录孩子发作诱因及时长。

患儿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环境通风,维持室温22-24℃,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肌酶和心电图。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等计划免疫制剂。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肝病 IGA肾病 膀胱出血 慢性结膜炎 神经官能症 食管腐蚀伤 恶性胸腔积液 风湿性关节炎 肩峰下滑囊炎 浅层点状角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