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恶性淋巴瘤取骨髓后发烧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胆总管结石ERCP多长时间取管?

胆总管结石ERCP取管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具体时长与结石大小、数量、位置及操作难度有关。

ERCP取管过程通常在15分钟内完成,适用于单发小结石且胆管无狭窄的情况。术前需进行静脉麻醉,经口腔插入十二指肠镜至胆管开口,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导管直接取出结石。多数患者在无并发症时,从器械进入胆管到结石取出仅需10-15分钟。若结石直径小于8毫米且位于胆总管中段,取石操作相对简单快捷。

当遇到多发结石、巨大结石或合并胆管狭窄时,操作时间可能延长至30分钟以上。直径超过15毫米的结石需先进行机械碎石,分次取出碎石块;合并胆管炎或乳头括约肌狭窄者,需先行乳头切开术扩大开口。这些情况会增加器械操作次数,延长取管时间至20-30分钟。极少数复杂病例可能需分阶段治疗。

术后需禁食6-8小时观察有无出血或胰腺炎症状,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建议选择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实施可缩短操作时间。若术后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或黄疸加重,应立即返院复查。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卫生部禁止保胆取石?

卫生部未明确禁止保胆取石手术,但临床指南已不推荐将其作为胆囊结石的常规治疗方式。保胆取石手术存在结石复发率高、胆囊功能受损等风险,目前胆囊切除术仍是主流治疗方案。

保胆取石手术通过保留胆囊仅取出结石,曾被认为能避免胆囊缺失带来的消化功能影响。但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术后5年内结石复发概率超过50%,部分患者因反复炎症仍需二次手术切除胆囊。手术过程中胆囊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影响胆汁浓缩功能。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国内外指南均建议优先观察而非手术干预。

胆囊切除术作为经典术式,通过腹腔镜技术已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完整切除胆囊可彻底消除结石复发风险,术后患者通过胆管代偿调节能维持正常消化功能。急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等情况下,切除手术具有明确指征。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联合ERCP技术同期处理。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过渡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胆道适应。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刺激,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若出现腹泻、腹胀等消化不适,可短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或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辅助消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状况,发现胆管扩张或肝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什么是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骨骼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有高热、患肢剧痛、活动受限及局部红肿热痛。治疗需通过静脉抗生素、手术引流及支持疗法控制感染,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或骨骼畸形。

1、病因机制

病原体多通过血行播散至骨骼,常见原发感染灶为皮肤脓疱、中耳炎或呼吸道感染。儿童长骨干骺端血供丰富且血流缓慢,细菌易在此滞留繁殖。部分患儿存在外伤史导致局部防御屏障破坏。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病可能增加发病概率。

2、典型症状

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40℃伴寒战,患肢拒绝活动并呈保护性姿势。胫骨近端、股骨远端等部位多见,局部皮肤发亮、皮温升高,压痛显著。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烦躁拒食,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未及时治疗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

3、诊断方法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加快。发病48小时后X线可见软组织肿胀,7-10天出现骨质破坏。核素骨扫描能早期发现病灶,MRI可清晰显示骨髓水肿范围。血培养和穿刺脓液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4、药物治疗

经验性首选苯唑西林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MRSA感染需用万古霉素注射液。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疗程通常4-6周。疼痛剧烈可用布洛芬混悬液对症处理。严重贫血患儿需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缺氧状态。

5、手术治疗

骨膜下脓肿形成者需行钻孔引流术,术中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骨质破坏严重时实施开窗减压术,清除死骨与炎性肉芽组织。术后石膏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感染控制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肢用软枕抬高减轻肿胀。家长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末梢循环。恢复期补充高蛋白饮食如鱼肉泥、蒸蛋羹,适量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骨骼修复。出院后定期复查X线直至骨质完全重建,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防止再骨折。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取前列腺液性功能勃起困难怎么办?

取前列腺液时出现勃起困难可通过心理疏导、局部按摩、药物辅助、调整检查姿势、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勃起困难可能与心理压力、前列腺炎症、神经功能异常、激素水平紊乱、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1、心理疏导

检查前的紧张焦虑可能抑制勃起功能,建议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缓解情绪。医生可提前解释操作流程,减轻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若存在长期性焦虑,可考虑心理咨询干预。

2、局部按摩

医师采用专业前列腺按摩手法刺激神经反射,部分患者能诱发勃起。按摩前热敷会阴部有助于放松肌肉,配合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不适感。但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禁用此法。

3、药物辅助

短期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他达拉非片等PDE5抑制剂改善血流。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者可配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减轻腺体充血。药物需在专业评估后使用,禁止自行服药。

4、调整检查姿势

侧卧位屈膝姿势比截石位更利于放松盆底肌。检查室保持适宜温度,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建议检查前排尿减轻膀胱压迫感,必要时可分次完成取样。

5、改善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检查前1周需戒除。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增加西红柿、坚果等富含锌元素食物,有助于维持前列腺功能。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骑车压迫会阴,规律排精保持腺管通畅。若反复出现勃起障碍或伴随尿频、会阴疼痛等症状,需排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变。检查后出现血精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医生是怎么取前列腺液?

医生通常通过直肠指检按摩前列腺的方式采集前列腺液。采集过程需患者采取膝胸卧位或侧卧位,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手指伸入直肠,通过按摩前列腺促使液体从尿道口排出。

采集前列腺液前患者需排空膀胱,医生会先进行肛门指诊评估前列腺大小及质地。确认无急性炎症后,用食指指腹从前列腺两侧向中央沟缓慢按压,重复数次直至尿道口有液体渗出。操作过程中可能伴随轻微胀痛感,但多数可耐受。采集的液体通常为乳白色,量约0.1-0.5毫升,需立即送检微生物培养或显微镜检查。对于前列腺按摩后无液体排出的情况,可让患者排尿取初段尿替代检测。

前列腺液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慢性前列腺炎,能检测白细胞数量、卵磷脂小体分布以及病原微生物。采集前3天应避免性活动,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血精或排尿灼热感,通常1-2天自行缓解。存在急性前列腺炎、肛周脓肿或严重痔疮的患者禁止进行此项操作,此类情况可通过精液分析或影像学检查替代。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腹泻 高钠血症 玻璃体损伤 发作性睡病 肩关节脱位 眶蜂窝织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