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尿尿毒症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样确定是尿毒症?

尿毒症可通过血肌酐检测、尿素氮检测、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原因引起。

1、血肌酐检测

血肌酐水平升高是判断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尿毒症患者血肌酐值通常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提示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检测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尿素氮检测

尿素氮反映肾脏对蛋白质废物的清除能力。尿毒症时尿素氮值常超过28.6毫摩尔每升,伴随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检测可能受高蛋白饮食或脱水影响,需重复检测确认。持续升高需警惕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3、肾小球滤过率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可确诊尿毒症。该指标通过血肌酐、年龄、性别等参数计算,能客观反映肾功能分期。慢性肾病5期患者eGFR持续低于此值,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4、尿液检查

尿常规显示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提示肾实质损害。尿毒症患者尿比重固定于1.010左右,尿量逐渐减少至400毫升以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5、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或CT显示双肾萎缩、皮质变薄是慢性肾衰的典型表现。超声检查无创且便捷,可评估肾脏大小及结构异常。影像学结果需与实验室数据结合,排除急性肾损伤等可逆因素。

确诊尿毒症后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及盐分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避免加重水肿。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片、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纠正代谢紊乱。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必要时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尿毒症皮肤痒怎么办?

尿毒症皮肤痒可通过皮肤保湿、调整透析方案、药物治疗、光疗、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尿毒症皮肤痒通常由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1、皮肤保湿

尿毒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出现干燥脱屑。建议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尿素或甘油的医用润肤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皮肤保湿有助于减少瘙痒发作频率,改善皮肤完整性。

2、调整透析方案

充分透析是缓解瘙痒的关键。可通过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提升毒素清除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更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至1.25-1.5mmol/L有助于改善钙磷代谢。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敏感性,盐酸西替利嗪片拮抗组胺受体,或口服活性炭吸附肠道毒素。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使用西那卡塞片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用药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每周2-3次治疗能显著减轻瘙痒症状。光疗需在专业设备下进行,治疗前后需做好皮肤防护,避免日晒灼伤。该疗法对透析不充分导致的顽固性瘙痒效果较好。

5、心理疏导

慢性瘙痒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加重症状感知。可通过正念训练、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抓挠导致皮肤感染。

尿毒症皮肤痒患者需保持低磷饮食,限制奶制品、坚果等高磷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定期修剪指甲。若出现皮肤破溃、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瘙痒控制不佳时需评估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管理情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虚会引起尿毒症吗?

肾虚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尿毒症,但长期严重的肾虚可能增加肾脏疾病风险。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表现,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发性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所致。

肾虚是中医概念,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可能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增多、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现代医学中,肾虚对应的病理基础可能包括轻度肾功能减退或亚健康状态,但尚未达到器质性病变程度。若及时通过中医调理或生活方式干预,多数肾虚患者的肾功能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不会进展至尿毒症。

少数长期未控制的严重肾虚患者,可能因持续肾脏气血亏虚影响代谢功能,间接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从而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种情况下,若合并原发性肾脏疾病且未规范治疗,可能通过慢性肾脏病1-5期的渐进过程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但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程演变。

建议肾虚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尿常规,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食用黑豆、山药等补肾食材,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若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评估肾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中医治疗尿毒症有用吗?

中医治疗尿毒症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缓解症状,但无法替代透析或肾移植等西医核心治疗。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表现,需以现代医学为主导控制病情进展。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能改善部分临床症状。对于尿毒蕴结证,采用大黄、黄芪等中药组方可能帮助促进毒素排泄;脾肾阳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脾肾;气血两虚证可能通过当归补血汤等改善贫血乏力。部分患者接受中药灌肠或针灸治疗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可能减轻。中药复方如尿毒清颗粒在医生指导下或有助于调节电解质紊乱。

但中医治疗存在明确局限性。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通常低于15毫升/分钟,中药难以逆转已纤维化的肾单位。部分含钾量高的中药材可能加重高钾血症风险,不规范使用关木通等肾毒性药材甚至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对于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心包炎等危急并发症,必须立即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建议尿毒症患者在规范透析治疗基础上,经中医师辨证后谨慎联用中医药。日常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及磷钾摄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依赖中医单独处理终末期肾病相关危象。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iga肾病多久变尿毒症 及时治疗iga肾病避免尿毒症?

IgA肾病进展为尿毒症的时间因人而异,及时治疗可显著延缓病情发展。

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其进展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血尿或蛋白尿,若未及时干预,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高血压控制不佳、持续大量蛋白尿、反复感染等因素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临床数据显示,约20%-40%的IgA肾病患者在发病后10-20年可能进展至尿毒症期,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明显延缓这一进程。关键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蛋白尿,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病例。

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肌病 阴道炎 骨肉瘤 乳突炎 声带麻痹 尺神经麻痹 丛状血管瘤 发育不良痣 结节性肝硬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