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脚后跟碰伤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后跟疼肿了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肿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足跟骨刺、滑囊炎、跟骨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结缔组织,过度使用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其发炎,表现为脚跟疼痛和肿胀。建议减少活动量,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400mg每日三次,或外用双氯芬酸凝胶涂抹患处。

2、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脚跟的肌腱,过度运动或不当姿势可能导致其发炎,表现为脚跟后部疼痛和肿胀。建议减少运动强度,进行跟腱拉伸训练,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200mg每日一次,或外用酮洛芬凝胶涂抹患处。

3、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足跟骨骼异常增生形成的骨性突起,可能因长期压力或磨损导致,表现为脚跟疼痛和肿胀。建议穿软底鞋,使用足跟垫减轻压力,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治疗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

4、滑囊炎:滑囊是位于骨骼和软组织之间的囊状结构,过度摩擦或压力可能导致其发炎,表现为脚跟疼痛和肿胀。建议减少活动量,进行局部冰敷,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美洛昔康片7.5mg每日一次,或外用氟比洛芬凝胶涂抹患处。

5、跟骨骨折:跟骨骨折通常由外伤或高强度冲击导致,表现为剧烈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建议立即就医,进行X光或CT检查确诊,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如跟骨内固定术或跟骨外固定术。

日常护理中,建议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拉伸训练,保持适当体重减轻足部压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促进骨骼健康。运动方面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脚后跟有骨刺怎么治?

脚后跟骨刺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足部矫正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刺通常与足部过度使用、足弓异常、肥胖、年龄增长及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每天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脚后跟15-20分钟,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热敷后适当按摩,有助于放松足部肌肉。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40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钠凝胶每日涂抹3次及塞来昔布胶囊200mg,每日1次可减轻疼痛和炎症。用药时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

3、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冲击波治疗等物理疗法能够促进局部组织修复,缓解疼痛。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足部矫正:定制矫形鞋垫或穿支撑性良好的鞋子,能够减轻足部压力,改善足弓异常。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选择软底、缓震的鞋子,有助于减少骨刺的进一步恶化。

5、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切除骨刺。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微创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足部功能。

日常护理中,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进行足部拉伸运动,如用毛巾牵拉足底筋膜,增强足部柔韧性。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健康。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脚后跟骨质增生要怎么办?

脚后跟骨质增生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症状。脚后跟骨质增生可能与长期负重、足部结构异常、慢性炎症、年龄增长、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治疗、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每日进行15-20分钟的热敷,配合轻柔的足部按摩,有助于改善症状。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400m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每日1次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局部涂抹扶他林软膏每日3次也有助于减轻不适。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舒适的鞋子,鞋底应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使用足弓支撑垫或定制鞋垫,减轻足部压力,延缓骨质增生的进展。

4、运动康复:进行足部伸展运动,如脚趾抓毛巾、脚踝旋转等,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每日坚持10-15分钟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骨刺切除术、跟骨成形术等,通过去除增生的骨质,恢复足部正常功能。

脚后跟骨质增生的患者应注重足部护理,避免过度负重,选择适合的鞋子和鞋垫。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健康。适度进行足部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脚后跟走路痛,不走不痛怎么回事?

脚后跟走路痛,不走不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足部结构异常、运动过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因过度使用或损伤引发的炎症,表现为走路时脚跟疼痛,休息时缓解。治疗包括减少活动、足底筋膜拉伸、使用足弓支撑鞋垫等。严重时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进行冲击波治疗。

2、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部骨质增生,常因长期足部受力不均或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走路时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热敷、足部按摩、穿戴软底鞋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切除骨刺。

3、跟腱炎:跟腱炎是跟腱因过度使用或损伤引发的炎症,表现为脚跟后部疼痛,走路时加重。治疗包括休息、冰敷、跟腱拉伸、穿戴护具等。严重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进行物理治疗。

4、足部结构异常: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走路时脚跟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治疗包括穿戴矫正鞋垫、进行足部肌肉锻炼、调整走路姿势等。必要时可进行足部手术矫正。

5、运动过度:长时间跑步、跳跃等运动可能导致脚跟软组织损伤,引发走路时疼痛。治疗包括减少运动量、局部热敷、按摩等。恢复期间可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加重损伤。

日常护理中,注意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进行足部按摩和拉伸。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建议选择对足部压力较小的活动,如游泳、瑜伽,帮助缓解脚跟疼痛。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脚后跟的大筋疼怎么办?

脚后跟的大筋疼可通过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运动损伤、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

1、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热敷适用于因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轻微疼痛。

2、按摩:用手指或按摩器轻轻按摩脚后跟及周围区域,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有助于放松肌肉和筋膜,减轻疼痛。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3、药物治疗:疼痛较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每日3次或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每日3次。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4、足底筋膜炎:可能与长期站立、跑步或穿不合适的鞋子有关,通常表现为早晨起床时疼痛明显。治疗包括休息、穿支撑性好的鞋子、进行足底拉伸练习,必要时使用矫形鞋垫。

5、跟腱炎:可能与过度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有关,通常表现为脚后跟上方疼痛,活动时加重。治疗包括减少运动量、冰敷、进行跟腱拉伸训练,严重时需就医。

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舒适且有支撑的鞋子,适当进行足部拉伸和强化训练。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骨骼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或游泳,可增强足部肌肉力量,预防疼痛复发。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白癜风 菌血症 露阴症 关节结核 松果体瘤 膀胱憩室炎 杀鼠剂中毒 结核性心包炎 舌下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