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如何区别煎厥与中风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风病鉴别诊断和辨证要点?
中风病的鉴别诊断和辨证要点需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治疗包括急性期控制病情和恢复期康复训练。 1、鉴别诊断 中风病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外伤性病变相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尤为关键,前者常见于高血压患者,起病急骤,伴有严重头痛、呕吐;后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起病相对缓慢,症状逐渐加重。需排除低血糖、癫痫、脑肿瘤等疾病,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2、辨证要点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主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常见证型包括风痰阻络、肝阳上亢;中脏腑者病情较重,表现为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常见证型为痰火闭窍、元气败脱。辨证时需结合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如舌红、脉弦数多提示肝阳上亢,舌苔厚腻、脉滑多为痰湿内阻。 3、治疗原则 急性期以控制病情为主,西医治疗包括溶栓、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风痰阻络者用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者用镇肝熄风汤。恢复期注重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饮食调理可选用低脂、低盐、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芹菜、黑木耳等。 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需中西结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预防复发。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如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以降低中风风险。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中风病人发烧原因?
中风病人发烧可能是由于感染、中枢性发热或药物反应引起,需及时就医并针对性治疗。感染是常见原因,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压疮感染;中枢性发热与脑部损伤有关;药物反应如某些抗生素或抗凝剂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1、感染是中风后发烧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风患者往往因卧床时间较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压疮感染。肺部感染常见于吞咽困难或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可能与留置导尿管有关,需保持导尿管清洁并监测尿液情况;压疮感染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 2、中枢性发热与脑部损伤直接相关。中风后,脑部受损区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异常升高。这种发热通常不伴有感染迹象,体温波动较大。治疗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如冰袋敷额头、温水擦浴,必要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3、药物反应也可能导致中风患者发烧。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可能引发药物热;抗凝剂如肝素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需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体温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4、其他原因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或代谢紊乱也可能引起发烧。深静脉血栓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需通过抗凝治疗预防;代谢紊乱如电解质失衡或血糖异常,需通过调整饮食或药物治疗。 中风患者发烧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感染性发热需使用抗生素,中枢性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反应需调整用药。同时,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监测体温变化,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发烧。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还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以降低发烧风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中风病人手指如何康复?
中风病人手指康复需要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药物治疗综合进行。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脑部受损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影响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康复过程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介入效果更佳。 1、物理治疗是手指康复的基础,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训练和电刺激疗法。被动关节活动由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防止关节僵硬。主动运动训练鼓励患者自主完成抓握、捏取等动作,逐步恢复肌肉力量。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收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作业治疗注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手指精细动作练习和功能性任务训练。手指精细动作练习如捡豆子、系鞋带等,可提高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功能性任务训练如使用餐具、书写等,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作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3、药物治疗可辅助手指康复,常用药物包括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可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银杏叶提取物等,可增加脑部血供,改善神经功能。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可缓解肌肉痉挛,提高运动能力。 中风病人手指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坚持康复训练,定期评估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最大程度恢复手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家属需给予充分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挑战。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中经络证型常见有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中脏腑证型则包括闭证和脱证,分别表现为神昏、肢冷等症状。 1、风痰阻络型:患者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牵正散、涤痰汤,配合针灸穴位如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2、气虚血瘀型: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紫,脉细涩。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针灸穴位如百会、气海、血海等。 3、阴虚风动型: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手足颤动,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滋阴熄风为主,常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针灸穴位如太冲、三阴交、涌泉等。 4、闭证:患者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疗以开窍醒神、清热化痰为主,常用方剂如安宫牛黄丸,针灸穴位如人中、十宣、内关等。 5、脱证: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舌淡苔白,脉微欲绝。治疗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常用方剂如参附汤,针灸穴位如关元、神阙、足三里等。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是关键。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中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中风病人应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降低复发风险。中风后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需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避免加重血管负担。建议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瘦肉。 1、高盐食物:过量摄入盐分会增加血压,加重血管负担。中风病人应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和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如酱油、酱料和方便面。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2、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奶油和黄油等,选择低脂乳制品和植物油,如橄榄油和亚麻籽油。 3、高糖食物: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风险,进而影响血管健康。避免含糖饮料、甜点和精制糖,选择天然甜味的水果和低糖食品。 4、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避免动物内脏、蛋黄和海鲜类高胆固醇食物,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和坚果。 5、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避免辣椒、胡椒、酒精和咖啡等,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中风病人应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中风病人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扁平髋 肺鼠疫 汞中毒 睾丸炎 老年性紫癜 颅内压增高 窦房传导阻滞 软骨样汗管瘤 肺炎支原体感染 渗出性多形红斑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