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我是被狗咬了,打了球蛋白后,得了丙型肝炎,后悔死了,治此病花了十几万元,今天在医院又遇见一个和我一样再保定打的,也得了此病,还是个小孩子,真可怜,他父亲正给他打官司,状告防疫站,据说我国生产的人体球蛋白不做丙肝病毒检测,是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人体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严重时可引发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等。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严重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还可能伴随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典型表现为乏力、感染易感性增加和出血倾向。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可导致无效造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乏力等症状。治疗可选用来那度胺胶囊、地西他滨注射液等药物,部分患者需要输血支持治疗。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通常在停药后血小板可逐渐恢复。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5、病毒感染

登革热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常伴有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避免食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如大蒜、生姜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明显出血症状如呕血、黑便、血尿等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改善造血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区别?

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是两种功能不同的血浆蛋白,白蛋白主要维持血浆渗透压和物质运输,免疫球蛋白则参与机体免疫防御。两者在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上有显著差异。

一、结构差异

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较小约66.5kDa,呈单一多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产生,分子量较大且为Y形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种亚型。

二、功能差异

白蛋白通过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同时运输脂肪酸、胆红素、药物等物质。免疫球蛋白通过抗原结合区识别病原体,激活补体系统,中和毒素,介导吞噬作用,其中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类型。

三、代谢差异

白蛋白半衰期约20天,每日合成量12-25g,在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时易出现降低。免疫球蛋白半衰期因类型而异,IgG为21天而IgE仅2天,在感染、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时发生浓度变化。

四、临床检测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35-55g/L,降低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升高见于脱水。免疫球蛋白检测需分亚型分析,IgG升高可能提示慢性感染,IgE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现全系列降低。

五、应用差异

人血白蛋白制剂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烧伤休克等。免疫球蛋白制剂分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川崎病、破伤风等疾病的被动免疫治疗。

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有助于维持白蛋白水平,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若出现反复感染或水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浆蛋白水平,避免自行输注血液制品。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异常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孩子的血型是随父亲几率大还是母亲大?

孩子的血型遗传概率与父母双方均相关,不存在随父亲或母亲更大的情况。人类血型主要由ABO和Rh血型系统决定,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定律,父母各贡献一半基因给子女。

ABO血型系统由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父母分别传递一个等位基因给孩子。A和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当父母分别为AO和BO血型时,孩子可能获得A、B、AB或O型血。Rh血型系统则涉及50多个抗原,其中D抗原最重要。Rh阳性为显性遗传,若父母一方为Rh阴性,孩子有概率继承阴性血型。血型组合存在多种可能性,例如A型血父母可能生出O型血孩子,AB型与O型父母不可能生出AB型后代。

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亲子鉴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建议家长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血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常规进行血型筛查。了解家族血型谱系有助于预测遗传病风险,如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需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日常养育中无须过度关注血型差异,但需告知孩子血型信息以备急救需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我国膳食结构有利于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预防?

我国膳食结构整体有利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但仍需注意部分饮食细节的调整。

传统中式饮食以谷物为主食,搭配丰富蔬菜、豆类和适量动物性食物,这种结构具有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特点。谷物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含有优质蛋白和植物固醇,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加工,减少油脂氧化和有害物质产生。鱼类摄入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饮食模式能有效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合理体重。

部分地区的饮食存在改进空间,如北方地区食盐摄入量较高,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某些传统腌制食品含有较多亚硝酸盐,长期过量食用不利于健康。动物内脏和肥肉摄入过多可能提升饱和脂肪酸比例。精制谷物比例上升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外出就餐频率增加带来油脂和调味品过量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建议适当减少加工食品,增加全谷物比例,控制烹调用油量。

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选择低脂乳制品和禽肉替代部分红肉。每周食用2-3次海产品,适量摄入坚果类食物。控制添加糖和酒精摄入,成人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注意食物多样化,保证各类营养素均衡摄入。规律进餐并配合适度运动,可进一步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人体血压多少是正常的高多少低多少?

人体血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则属于低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由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的压力变化形成。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壁的最低压力。血压测量通常使用血压计,测量时需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血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运动、遗传等。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而长期低血压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血压异常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

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如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忽视症状。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露阴癖 骨髓炎 脊柱裂 神经痛 睑球粘连 胃泌素瘤 出血性膀胱炎 食管恶性肿瘤 特异性心肌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