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25岁,高血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肾病降糖药物选择?
糖尿病肾病降糖药物选择需兼顾降糖效果与肾脏保护,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等。二甲双胍在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使用,但需监测肾功能;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不仅降糖,还能延缓肾病进展;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胰岛素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需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二甲双胍适用于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45 mL/min/1.73m²的情况,但需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乳酸酸中毒风险。 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适用于eGFR≥30 mL/min/1.73m²的患者。 3、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通过激活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延缓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适用于肾功能中度受损的患者。 4、胰岛素:胰岛素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功能严重受损eGFR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心律失常和房颤有什么区别?
心律失常和房颤的区别在于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房快速而不规则的电活动。 1、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房颤则是心房肌纤维快速而无序的电活动,导致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 2、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房颤的典型症状为心悸、气短、乏力,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房颤可能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3、心电图特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可能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4、治疗方式:心律失常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因,可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等。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血栓栓塞,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凝药物。 5、预后影响: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类型,部分良性心律失常无需特殊治疗。房颤的长期预后较差,可能增加中风、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需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 心律失常和房颤的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摔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有哪些?
摔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部僵硬、视力模糊等。 1、头痛: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患者常形容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这种头痛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2、恶心呕吐:恶心和呕吐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伴随症状,通常与剧烈头痛同时出现。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呕吐可能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 3、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受压或脑水肿,影响大脑功能,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4、颈部僵硬:颈部僵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体征,患者可能感到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导致脑膜刺激征,检查时可能出现克氏征阳性。 5、视力模糊:视力模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视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这是由于出血影响视神经或视觉中枢,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摔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止痛药、降颅压药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治疗心脏病的中药有哪几种?
治疗心脏病的中药可通过丹参、三七、黄芪等药物调理。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常用剂型为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三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常用剂型为三七粉,每日2次,每次3克;黄芪具有补气养心、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常用剂型为黄芪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 1、丹参:丹参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成分丹参酮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耗氧量。丹参片是常见的剂型,每日服用3次,每次3片,连续服用2-3个月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2、三七:三七对心脏病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同时降低血压和血脂。三七粉是常用剂型,每日服用2次,每次3克,长期服用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养心、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黄芪颗粒是常用剂型,每日服用2次,每次1袋,连续服用1-2个月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4、当归:当归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疾病。当归片是常用剂型,每日服用3次,每次2片,连续服用1-2个月可有效缓解心脏不适症状。 5、川芎:川芎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川芎嗪片是常用剂型,每日服用3次,每次2片,连续服用1-2个月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心脏病患者在服用中药调理的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心情愉悦,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37岁血压正常值是多少?
37岁成年人的血压正常值应维持在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之间。 1、收缩压范围: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正常范围为90-120毫米汞柱。若收缩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低血压;高于120毫米汞柱则需警惕高血压风险。 2、舒张压范围: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正常范围为60-8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可能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高于80毫米汞柱则需关注心血管健康。 3、血压监测频率:建议37岁成年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尤其是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日常可通过家用血压计进行自我监测,记录数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血压的负面影响。 5、饮食管理: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血压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以及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物。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37岁成年人需关注日常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燕麦、糙米、豆类等,同时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瑜伽,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保证每日7-8小时的优质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高血压或低血压相关疾病。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喉挫伤 皮肤痈 颈椎结核 眶底骨折 病毒性肠炎 颅骨骨髓炎 皮肤真菌感染 急性糜烂性胃炎 梭形细胞脂肪瘤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