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膈俞穴的作用与好处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膈肌痉挛是怎么回事?

膈肌痉挛可能由饮食刺激、情绪紧张、胃食管反流、膈神经受刺激、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放松情绪、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食刺激

进食过快、过饱或摄入辛辣生冷食物可能刺激膈肌神经引发痉挛。伴随打嗝、上腹不适等症状。建议细嚼慢咽,避免碳酸饮料。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肠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

2、情绪紧张

焦虑或过度兴奋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导致膈肌不自主收缩。表现为突发性呃逆伴胸闷。可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缓解,必要时使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3、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下段引发反射性膈肌抽搐,常伴烧心感。可能与食管裂孔疝、胃排空延迟有关。建议抬高床头,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控制反流。

4、膈神经受刺激

肺炎、胸膜炎等胸腔炎症可能刺激膈神经分支。伴随咳嗽、胸痛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5、代谢紊乱

低钙血症、尿毒症等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顽固性呃逆伴肢体麻木。需纠正电解质失衡,严重者可考虑膈神经阻滞术,同时监测血钙、肌酐等指标。

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情绪波动。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48小时的膈肌痉挛需排查神经系统病变,注意记录发作诱因。糖尿病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需警惕酮症酸中毒,建议及时检测血糖酮体。睡眠时采用半卧位可减少夜间发作。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膈肌痉挛有哪些症状?

膈肌痉挛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不自主的膈肌收缩,常伴随呃逆声。症状主要有阵发性呃逆、胸腹不适、呼吸短促、进食困难、睡眠障碍等。

1、阵发性呃逆

膈肌痉挛最典型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呃逆声,声音短促且难以控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因冷空气刺激、快速进食或情绪激动诱发。生理性呃逆通常可自行缓解,若持续超过48小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2、胸腹不适

频繁膈肌收缩可能导致剑突下或肋缘处钝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伴随腹胀、恶心等胃肠不适,可能与迷走神经受刺激有关。长期发作可能引发胸腹肌肉疲劳性酸痛。

3、呼吸短促

严重膈肌痉挛可能干扰正常呼吸节律,导致吸气不充分。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呼吸加快,尤其在平卧位时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常见于膈神经受压迫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4、进食困难

持续呃逆会影响吞咽功能,增加误吸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进食时呃逆加重、食物反流等现象。这种情况需排查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

5、睡眠障碍

夜间持续性呃逆可导致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增加。长期睡眠剥夺可能引发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继发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脑干病变或代谢紊乱患者。

日常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进食时保持细嚼慢咽。发作时可尝试屏气、喝水弯腰法等物理干预,若症状持续超过2天或伴随呕吐、胸痛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神经系统病变、胃肠疾病或代谢异常等潜在病因。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严重膈肌痉挛怎么治?

严重膈肌痉挛可通过调整呼吸方式、热敷腹部、遵医嘱使用药物、针灸治疗、神经阻滞等方式缓解。膈肌痉挛可能与饮食刺激、胃肠疾病、神经系统异常、代谢紊乱、精神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呃逆、胸腹不适、呼吸短促等症状。

1、调整呼吸方式

缓慢深呼吸或屏气法可中断膈肌异常收缩。具体操作包括用鼻深吸气后屏住呼吸5-10秒,再缓慢用嘴呼气,重复进行数次。此方法通过提高血液二氧化碳浓度抑制神经兴奋性,适用于轻度发作且无基础疾病的患者。操作时需保持坐姿放松,避免过度换气导致头晕。

2、热敷腹部

用40-45℃热毛巾敷于上腹部15-20分钟,每日重复2-3次。温热刺激能放松膈肌及周围肌肉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敷时可配合轻柔的顺时针腹部按摩,但应避开餐后1小时内进行。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障碍者需控制温度防止烫伤。

3、药物治疗

顽固性痉挛需遵医嘱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片、地西泮片等药物。盐酸甲氧氯普胺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调节胃肠蠕动,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引发的痉挛。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头晕等反应,禁止与酒精同服。孕妇及帕金森病患者禁用该类药物。

4、针灸治疗

选取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位进行针刺,留针15-30分钟。针灸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对心因性膈肌痉挛效果显著。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出血体质患者慎用。可配合艾灸中脘穴增强疗效,每周治疗2-3次。

5、神经阻滞

对持续48小时以上的难治性痉挛,可采用膈神经阻滞术。在超声引导下将利多卡因注射至膈神经周围,暂时阻断异常神经冲动。该操作需在医疗机构由麻醉科医师执行,可能出现气胸、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后需监测呼吸功能4-6小时。

日常应避免进食过冷过热、辛辣刺激食物,规律饮食并细嚼慢咽。发作期间可饮用温水或含服冰糖缓解症状,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诱发因素。若痉挛持续超过24小时伴呕吐、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完善胃镜、胸部CT等检查明确病因。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膈肌痉挛治疗方法?

膈肌痉挛可通过调整呼吸方式、穴位按压、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膈肌痉挛通常由饮食过快、冷刺激、胃肠疾病、神经系统异常、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呼吸方式

缓慢深呼吸能帮助放松膈肌,具体可采用腹式呼吸法:用鼻深吸气使腹部隆起,屏息数秒后经口缓慢呼气。重复进行可逐渐缓解痉挛。避免急促浅呼吸加重症状,练习时保持坐姿或半卧位更有效。

2、穴位按压

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横指或攒竹穴眉头凹陷处有助于止嗝。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持续按压1-2分钟,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该方法通过刺激神经反射抑制膈肌异常收缩,但孕妇及皮肤破损者慎用。

3、药物治疗

顽固性痉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缓解胃肠动力异常,或地西泮片调节神经兴奋性。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也可用于气滞型呃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用量。

4、物理治疗

颈部冷敷或背部热敷可通过温度刺激调节神经功能。使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胸椎区域15分钟,或冰袋包裹毛巾短暂冷敷锁骨上窝,每日可重复数次。严重者可在医院进行膈神经阻滞治疗。

5、心理疏导

焦虑紧张会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压力。建议记录发作诱因,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长期反复发作者需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排除焦虑症等潜在精神心理因素。

日常需保持饮食温度适宜,细嚼慢咽避免吞入空气。发作期间可含服冰糖或少量饮用温水,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若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呕吐、胸痛需及时就诊,排除膈下脓肿等器质性疾病。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小儿推拿肺俞穴的正确手法?

小儿推拿肺俞穴的正确手法主要包括揉法、推法和按法三种基本操作,需注意力度轻柔、方向准确及时间控制。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调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1、揉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轻贴肺俞穴,以腕关节带动手指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揉动。揉动时力度需均匀柔和,频率约每分钟120次,单侧操作1-2分钟。此法能宣肺理气,适用于咳嗽、气喘等症,操作时注意观察小儿皮肤反应,避免发红或疼痛。

2、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食中二指指腹紧贴穴位,沿膀胱经走向从上至下做直线推动,动作需连贯平稳,推动距离约3厘米,重复30-50次。推法可疏通肺经气血,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预防作用,操作时需保持指甲修剪圆钝,防止划伤皮肤。

3、按法:

用拇指指端垂直向下按压穴位,力度以小儿能耐受为度,按下后保持3-5秒再缓慢松开,重复5-8次。按法能止咳平喘,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注意按压时配合小儿呼吸节奏,呼气时下按、吸气时抬起。

4、方向定位:

准确定位是手法生效的前提。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旁开两横指处,可先找到第七颈椎低头时颈部最突出骨头,向下数三个椎体定位。操作时需保持小儿俯卧位或坐位,背部肌肉放松,体位不正易导致穴位偏移。

5、时间控制:

总操作时间建议控制在5-10分钟内,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推拿。治疗性推拿可每日1次,连续3-5天;保健性推拿每周2-3次。手法结束后可配合背部轻拍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立即洗澡或吹风。

小儿推拿后建议饮用适量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日常可搭配百合粥、白萝卜汤等润肺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注意观察推拿后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或皮肤过敏应暂停操作。保健期间可适当进行扩胸运动等轻度活动,但避免剧烈跑跳。推拿效果通常需连续3次以上才能显现,不建议频繁更换手法。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股疝 脑炎 腹股沟疝 结肠憩室 出血性脑梗死 皮肤利什曼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 吉尔伯特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脱位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