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下身肥胖怎么减肥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腕管综合症怎样休息?
腕管综合症可通过调整姿势、减少手部活动、使用护具、热敷冷敷、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腕管综合症通常由手部过度使用、腕部受压、炎症、激素变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保持手腕自然伸直,避免长时间弯曲或过度伸展。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减少手腕压力。工作时可适当抬高手臂,减少腕部负担。 2、减少手部活动:避免重复性手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握持重物或进行精细操作。适当休息,每小时进行5-10分钟的手部放松活动,如轻轻握拳、伸展手指等。 3、使用护具:佩戴腕部护具或夹板,特别是在夜间睡觉时,有助于保持手腕中立位,减少神经压迫。选择适合的护具,避免过紧或过松,确保舒适性。 4、热敷冷敷:急性期可使用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慢性期可使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5、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40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50mg,每日2次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考虑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5mg,单次注射减轻神经压迫。 腕管综合症患者需注意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鸡肉、鱼类,有助于神经健康。适当进行手部伸展运动,如腕部旋转、手指拉伸等,增强手腕灵活性。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定期检查手腕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踝关节浮肿怎么回事?
踝关节浮肿可能由久站久坐、外伤、静脉回流障碍、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冷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久站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液体在踝关节处积聚。适当活动下肢,抬高腿部,穿弹力袜有助于缓解浮肿。 2、外伤:踝关节扭伤或骨折后,局部组织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冷敷、压迫包扎、固定患肢可减轻肿胀,严重时需就医。 3、静脉回流障碍: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血液回流,导致踝关节浮肿。穿弹力袜、避免久站、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片2.5mg每日一次可改善症状。 4、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浮肿。限制盐分摄入,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必要时使用强心药物如地高辛片0.125mg每日一次。 5、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水分和钠盐排泄减少,导致浮肿。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服用利尿剂如螺内酯片20mg每日一次,严重时需透析治疗。 踝关节浮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站久坐,睡觉时抬高下肢。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出现严重浮肿或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做什么检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 做四个检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可通过HLA-B27基因检测、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炎症指标检测、脊柱活动度评估等检查确诊。

HLA-B27基因检测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约90%患者呈阳性。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或MRI,能清晰显示关节面侵蚀、硬化等特征性改变,其中MRI对早期病变敏感度较高。炎症指标检测主要观察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活动期患者数值常明显升高。脊柱活动度评估通过Schober试验、胸廓扩张度测量等体格检查判断关节功能受限程度。上述检查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单次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疾病。

确诊后应避免久坐久站,坚持适度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双膝髌骨软化症严重吗?
双膝髌骨软化症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通常与年龄增长、过度运动、关节损伤等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髌骨软化症的发生率增加。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性活动,减少关节负担,同时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 2、运动损伤:长期高强度运动或不当运动姿势可能导致髌骨软骨磨损。应避免深蹲、跳跃等对膝盖压力较大的动作,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或太极拳,以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3、体重超标:体重过大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加速软骨磨损。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逐步减轻体重,降低对膝盖的压力。 4、关节炎症:髌骨软化症可能与关节炎症有关,通常表现为膝盖疼痛、肿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缓解疼痛,结合热敷或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软骨发育不良,导致髌骨软化症。建议定期进行膝关节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或佩戴护膝,以延缓病情进展。 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有助于软骨修复;运动可选择低冲击性的水中运动,减少关节负担;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暖,避免膝盖受凉,必要时使用护膝保护关节。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肋间肌肉拉伤怎么办?
肋间肌肉拉伤可通过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肋间肌肉拉伤通常由剧烈运动、姿势不当、外力撞击、慢性劳损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急性期应避免剧烈活动,减少肋间肌肉的负担,防止拉伤加重。适当卧床休息,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有助于肌肉修复。休息时间一般为2-3天,具体根据拉伤程度调整。 2、冷敷:拉伤后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冷敷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 3、热敷: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加速组织修复。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4、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片25mg/次,每日3次或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每日3次。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或云南白药喷雾剂也可局部涂抹,缓解疼痛和炎症。 5、康复训练:拉伤恢复后期可进行轻度拉伸和肌肉强化训练,如侧身拉伸、深呼吸练习和肩部旋转运动。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1-2次。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肌肉弹性和功能,预防再次拉伤。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菜,有助于肌肉修复。适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可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虱病 肛门息肉 产后抑郁症 急性会厌炎 倾倒综合症 尾蚴性皮炎 肱骨内上髁炎 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脑血管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