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能不能用中医治疗好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病毒性发烧吃什么药?

孩子病毒性发烧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病毒性发烧通常由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等症状。

一、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同时具有缓解头痛的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患儿有无消化道不适反应。

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的退热治疗。该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小,但需注意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避免肝功能损伤。

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中成药,含连翘、薄荷等成分,适用于风热感冒初期伴低热症状。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用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体温超过38.5度时需配合西药退热。

四、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由柴胡、桂枝等组成,适用于风寒型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该药通过发汗解表退热,服药后需适当补充水分。持续高热或服药三天无效应及时就医。

五、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专门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热。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使用前需经医生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

病毒性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超过38.5度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皮疹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病毒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病毒性面瘫可能与受凉、免疫力下降、神经压迫、炎症反应、病毒直接损伤等因素有关。

1、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引起病毒性面瘫的常见病原体,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激活繁殖,沿神经纤维扩散至面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进行治疗,配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可引发亨特综合征,表现为耳部疱疹伴同侧面瘫。病毒通过侵犯膝状神经节导致面神经炎症,可能伴随眩晕、听力下降等前庭症状。早期使用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必要时需进行面神经减压手术。

3、EB病毒

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少数病例会并发面神经麻痹。病毒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伤神经,常伴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可能经血行播散至神经系统,引起面神经炎性病变。患者多有前驱感冒症状,面瘫发生较突然。治疗主要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可直接破坏面神经髓鞘结构。临床表现多为渐进性面肌无力,可能合并多发性神经炎。更昔洛韦是首选抗病毒药物,需注意监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病毒性面瘫患者应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急性期可用温毛巾热敷患侧,每日进行面部肌肉按摩。饮食宜选择软质易咀嚼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预防角膜炎。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修复。若三个月未见明显改善,需复查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什么病?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好发于婴幼儿。

1、病原体特征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其表面蛋白VP4和VP7决定病毒血清型。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稳定性较强,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暴发流行。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双糖酶活性下降引发渗透性腹泻。

2、典型症状

潜伏期约1-3天后出现水样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伴有喷射性呕吐和低至中度发热。病程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脱水时可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症状通常持续3-8天,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可能延长。

3、诊断方法

粪便抗原检测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胶体金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原。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车轮状病毒颗粒。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便常规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需注意与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为主,轻中度脱水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能减少肠道分泌。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严重呕吐或脱水需静脉补液,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5、预防措施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国内现有单价和五价两种口服减毒活疫苗。日常需加强手卫生,患儿粪便需消毒处理。母乳喂养可提供被动免疫,婴幼儿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年长儿可进食米汤、面条等低渣饮食。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每次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脱水体征,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惊厥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儿童病毒性感冒怎么办?

儿童病毒性感冒可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休息、物理降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病毒性感冒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引起。

1、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鼻塞和咳嗽症状。建议家长准备温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喂饮。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咽喉,可适当给予温热的苹果汁或梨汁补充维生素。观察儿童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确保水分摄入足够。

2、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使用加湿器或悬挂湿毛巾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降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中的浓度。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冬季通风时可暂时将儿童移至其他房间。

3、适当休息

减少剧烈活动有助于机体集中免疫资源对抗病毒。学龄儿童可暂停课外辅导,保证每天10小时以上睡眠。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哭闹,家长可通过轻声安抚或摇篮曲帮助入睡。恢复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4、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擦拭部位选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开前胸和足底。每半小时复测体温,若持续升高或出现寒战需及时就医。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以免皮肤吸收中毒。

5、遵医嘱用药

病毒性感冒通常无须抗生素,但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针对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腺病毒感染可考虑利巴韦林气雾剂。用药期间家长需记录体温变化和药物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

病毒性感冒恢复期需注意饮食调理,准备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胃肠负担。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但需去皮去籽防止呛咳。每日监测体温3天以上,若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愈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口腔病毒性疱疹怎么治疗?

口腔病毒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止痛、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口腔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水疱、溃疡及疼痛。

1、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是常用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症状严重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局部止痛

利多卡因凝胶或苯佐卡因含漱液可缓解溃疡疼痛。使用前需清洁口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儿童使用时需家长监督,防止误吞。

3、口腔护理

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损伤疱疹创面。餐后及时漱口可减少继发感染概率。

4、营养支持

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米粥、蒸蛋,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脱水患者需适量增加饮水。

5、免疫调节

对于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压力过大可能诱发复发,需保持情绪稳定。

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专用餐具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热食物。若出现高热、溃疡持续扩大或进食困难,应及时复诊。愈后可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预防复发,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玩具和餐具的消毒处理。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肺水肿 结肠癌 两性畸形 食管穿孔 肝血管肉瘤 妄想性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出血性膀胱炎 多形性日光疹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