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头痛想吐拉肚子很饿吃不下东西是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60多岁男性总感觉饿怎么回事?

60多岁男性总感觉饿可能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会导致血糖代谢异常,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供能,从而刺激饥饿中枢产生饥饿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率,消耗大量能量,导致食欲亢进。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机体无法获得足够营养,进而通过饥饿感提示能量不足。这类患者常伴有体重下降、多饮多尿、心慌手抖等伴随症状。

建议监测血糖和甲状腺功能,保持规律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婴儿总是饿怎么回事?

婴儿总是饿可能由喂养方式不当、生长加速期、胃容量小、乳糖不耐受、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频率、增加单次奶量、排查食物过敏、补充乳糖酶、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喂养方式不当

母乳喂养时若未做到有效吸吮,或奶粉冲调过稀,可能导致婴儿实际摄入不足。表现为吃奶时间过长、频繁哭闹觅食。建议家长采用正确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粉喂养时严格按比例调配。若持续存在摄入不足表现,需评估婴儿体重增长曲线。

2、生长加速期

出生后2-3周及3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生长加速,婴儿对营养需求短期内显著增加。典型表现为突然食量增大、夜间喂养次数增多,通常持续2-3天自行缓解。此阶段应按需喂养,无须刻意限制哺乳次数,但需观察是否伴随异常哭闹或排便改变。

3、胃容量限制

新生儿胃容量仅5-7毫升,满月时约80-150毫升,少量多餐是正常生理需求。若每次喂养间隔不足1小时即哭闹,需排查是否因肠胀气、浅睡眠状态被误判为饥饿。可尝试拍嗝、飞机抱缓解不适,逐步延长喂养间隔至2-3小时。

4、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能导致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消化障碍,表现为吃奶后不久即哭闹、大便酸臭带泡沫。可临时使用乳糖酶滴剂如康丽赋乳糖酶,或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持续腹泻需检测粪便还原糖及pH值,排除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5、肠道功能紊乱

胃食管反流或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发饥饿假象,婴儿通过频繁进食缓解不适。伴随症状包括吐奶、湿疹、血便等。可尝试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如纽太特,或母亲饮食回避牛奶蛋白。若呕吐物带血丝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就诊排除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

家长应记录每日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及体重变化,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肠负担。母乳喂养母亲需保证优质蛋白和水分摄入,奶粉喂养注意奶嘴孔大小适宜。持续异常饥饿伴发育迟缓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建议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老饿?

抑郁症患者容易感到饥饿可能与神经递质紊乱、情绪性进食、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抑郁症患者体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可能干扰食欲调节,部分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也会直接刺激食欲增加。情绪低落时通过进食获取短暂愉悦感的行为模式,以及伴随的作息紊乱、代谢变化,均可能导致饥饿感频繁出现。

1. 神经递质紊乱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这些物质同时参与情绪调节和食欲控制。当5-羟色胺水平降低时,不仅会加重抑郁情绪,还会增强对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渴求。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导致患者频繁感到饥饿,尤其偏爱高糖高脂食物。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改善相关症状。

2. 情绪性进食

部分抑郁症患者会通过进食缓解负面情绪,形成心理依赖。当焦虑、孤独等情绪发作时,咀嚼和进食过程能暂时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但这种行为容易演变为暴饮暴食或夜间进食综合征。患者常描述为"心里空虚想用食物填满",而非真正的生理饥饿。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饮食训练可帮助打破这种不良循环。

3. 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片、阿米替林片具有明显增加食欲的副作用,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和调节瘦素水平,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持续饥饿感、进食量增加等情况。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如换用对食欲影响较小的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

4. 代谢变化

长期抑郁状态可能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变化会促进脂肪堆积同时引发血糖波动。患者可能表现为餐后很快饥饿、偏爱甜食等代谢异常症状。规律进食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5. 作息紊乱

抑郁症伴随的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会打乱生物钟,影响饥饿素和瘦素等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夜间清醒时间延长可能导致额外加餐,而白天活动减少又可能误判身体需求。建立固定的三餐时间表,避免在床上进食,有助于重建正常的饮食节律。

抑郁症患者出现异常饥饿感时,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和情绪变化以识别触发因素,优先选择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替代高热量食物。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进食行为是否伴随体重骤增骤减,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既能改善情绪又有助于调节食欲,但切忌通过节食加剧情绪波动。若饥饿感持续加重或出现暴食催吐行为,需立即寻求心理科和营养科联合诊疗。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哺乳期饿了不吃饭会影响奶量吗?

哺乳期饿了不吃饭可能会影响奶量,但具体影响程度因人而异。

哺乳期女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来维持自身健康和乳汁分泌。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会优先保证基础代谢需求,可能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乳汁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都需要从饮食中获取。当摄入不足时,乳汁的质和量都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奶量下降或乳汁变稀薄。

部分女性在短期饥饿时,身体会通过分解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乳汁分泌,奶量变化可能不明显。但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储备耗尽,进而影响泌乳功能。乳汁分泌还受催乳素等激素调节,饥饿状态可能干扰激素水平,进一步减少奶量。

哺乳期应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避免长时间空腹。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胃癌晚期为什么总饿?

胃癌晚期患者总饿可能与肿瘤消耗、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代谢异常及心理因素有关。胃癌晚期癌细胞快速增殖会大量消耗能量,同时伴随胃排空障碍、消化酶分泌不足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

1、肿瘤消耗

癌细胞增殖需要大量能量,会加速分解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导致患者基础代谢率升高。这种异常代谢状态可能引起持续饥饿感,即使进食后也难以缓解。临床常见患者体重下降但食欲亢进,需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能量。

2、胃肠功能紊乱

肿瘤占位可能影响胃排空功能,导致食物滞留或快速通过肠道。胃窦部肿瘤可能引发幽门梗阻,表现为早饱与饥饿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胃食管反流,进一步影响正常进食节奏。

3、营养吸收障碍

胃黏膜广泛受侵会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影响蛋白质分解和维生素B12吸收。伴随的慢性出血可能导致铁缺乏性贫血,引发异食癖等异常进食行为。这类患者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助消化药物。

4、代谢异常

肿瘤可能分泌胃泌素样物质刺激食欲中枢,或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波动。部分患者会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饥饿伴腹泻。这种情况需监测血糖并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控制激素分泌。

5、心理因素

疾病焦虑和化疗药物副作用可能引发神经性贪食倾向。部分患者通过进食缓解疼痛或情绪压力,形成心理依赖。建议家属提供小份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避免过度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胃癌晚期患者应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鱼肉泥等,分6-8次少量进食。可遵医嘱使用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同时配合静脉营养支持。家属需记录每日进食量和体重变化,定期复查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避免食用粗纤维或刺激性食物,餐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以减少反流。若出现剧烈腹痛或呕吐咖啡样物,需立即就医处理。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天疱疮 多形性腺瘤 单侧肺气肿 踝关节扭伤 颈部脊髓水肿 甲亢性肝损害 慢性上颌窦炎 神经源性膀胱 蚕蚀性角膜溃疡 女性假两性畸形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