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症状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乳头状癌做哪种手术好?

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可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叶切除术,具体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转移情况决定。

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双侧甲状腺受累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能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概率,但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甲状腺叶切除术适用于单侧较小肿瘤且无转移者,可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但存在对侧复发风险。两种手术均需配合术中淋巴结清扫,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碘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和甲状腺功能。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叫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甲状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较低且预后较好,但医学上仍明确归类为恶性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生长缓慢且较少发生远处转移。病理特征表现为癌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改变及核沟形成,常伴有砂粒体钙化。该类型肿瘤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即便发生淋巴结转移仍可通过规范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患者十年生存率超过九成,部分微小癌甚至可采取主动监测策略。

临床确有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称为惰性癌或懒癌的说法,主要因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但医学定义上仍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存在局部浸润和转移潜能。部分特殊亚型如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需积极干预。诊断后仍须规范治疗并长期随访,避免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两个极端。

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后应遵医嘱完善分期检查,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选择手术范围。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与肿瘤标志物,配合内分泌抑制治疗。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海藻类、坚果等富硒食物摄入,避免颈部过度受压或辐射暴露。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术后声带受影响者可进行发声训练。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传染吗?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会传染。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发生与遗传、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等因素有关,不具备病原体传播特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展过程与细胞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无痛性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但癌细胞不会通过空气、血液、体液或日常接触传播给他人。临床诊疗中无需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家属及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不存在感染风险。

极少数情况下,器官移植受者可能因供体携带隐匿性甲状腺癌而发病,但这种情况属于医疗特殊事件,与常规理解的传染病传播机制完全不同。目前全球范围内未见甲状腺乳头状癌人际传播的病例报告,世界卫生组织也未将其列入传染性疾病分类。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颈部受压或外伤。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颈部超声,日常饮食注意适量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家属可正常陪伴照料,共同进餐、拥抱等接触不会导致疾病传播。若出现颈部肿胀、持续咳嗽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进展。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几种类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分为经典型、滤泡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和弥漫硬化型五种类型。

1、经典型:

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占所有病例的60%-70%。病理特征为乳头状结构和毛玻璃样核,肿瘤边界清晰,生长缓慢。多数患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超过90%。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见,但远处转移罕见。

2、滤泡亚型:

滤泡亚型约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5%-20%,主要由滤泡结构组成,但保留乳头状癌的核特征。与经典型相比更易发生血管浸润,但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需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认,治疗原则与经典型相似。

3、高细胞亚型:

高细胞亚型约占5%-10%,肿瘤细胞高度是宽度的2-3倍,呈柱状排列。该亚型更具侵袭性,常见于老年患者,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术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辅以放射性碘治疗。

4、柱状细胞亚型:

柱状细胞亚型较为罕见,肿瘤细胞呈假复层柱状排列,类似结肠腺癌。具有高度恶性潜能,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治疗需采取更积极的方案,包括全甲状腺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

5、弥漫硬化型:

弥漫硬化型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特征为广泛纤维化和大量砂粒体。常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该亚型淋巴结转移率高,但远处转移少见,预后介于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之间。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类、蛋类和豆制品。避免过量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遵医嘱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出现声音嘶哑、颈部肿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晚期寿命?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可达10年以上,具体预后与肿瘤分期、转移情况、治疗反应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数量、远处转移部位、基因突变类型以及规范化治疗依从性。

1、肿瘤分期:

四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70%,较早期显著降低。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道时,手术彻底性受限,复发风险增加。病理报告中的甲状腺外侵犯程度是重要预后指标。

2、转移情况:

颈部淋巴结转移超过5个或出现纵隔转移时预后较差。肺转移灶若为弥漫性微结节,对放射性碘治疗反应较好;骨转移或脑转移则显著影响生存质量。转移灶摄碘能力是预测疗效的关键因素。

3、基因特征:

BRAF V600E突变患者易出现疾病进展,TERT启动子突变提示更高侵袭性。RET/PTC重排者对靶向治疗敏感,而RAS突变通常预后较好。分子检测可指导个体化治疗选择。

4、治疗反应:

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持续升高提示病灶残留,放射性碘治疗后扫描阴性者预后更佳。对乐伐替尼等靶向药物应答良好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延长至18个月以上。

5、随访管理:

每3-6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年度颈部超声和放射性碘全身扫描可早期发现复发。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需同步控制,保持TSH抑制治疗的达标率直接影响预后。

建议保持低碘饮食避免影响后续放射性碘治疗,规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预防纤维化。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治疗相关疲劳,心理咨询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注意观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骨痛等复发征兆,及时复查颈部CT或PET-CT。术后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需定期调整剂量,避免擅自停药导致TSH升高刺激肿瘤生长。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热门标签

喷嚏 鼻出血 斑色胎儿 角膜擦伤 脾动脉瘤 卡波西肉瘤 脉络膜出血 阿米巴肝脓肿 马尔堡病毒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