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毒症性肺炎患者可通过控制液体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规范透析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护理。尿毒症性肺炎通常由肾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蓄积、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1、控制液体摄入尿毒症患者肾脏排水能力下降,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000-1500毫升。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摄入汤粥等高水分食物。液体过量可能加重肺水肿,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水杯,分次少量饮用。
2、维持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血钾、血钙等指标,避免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限制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钾树脂散。低钙血症可配合碳酸钙D3片补充,同时需控制血磷水平,限制动物内脏等高磷食物。
3、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需保持居室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使用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稀释痰液。出现发热或脓痰时及时留取痰培养,可经验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4、规范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需保证每周3次规律治疗,注意动静脉内瘘保护,避免压迫或抽血。腹膜透析者严格无菌操作,观察透析液浑浊度。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超滤过多可能导致低血压或肌肉痉挛。
5、监测生命体征每日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控制在130-150/80-90毫米汞柱。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低于90%时给予鼻导管吸氧。记录尿量变化,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需警惕急性左心衰,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症状。
护理期间需提供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清、鱼肉等易吸收蛋白。保持环境温度22-24摄氏度,湿度50%-60%。鼓励患者进行床旁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若出现意识改变或喘憋加重,应立即联系急救转运至具备透析条件的医院。
小儿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细菌性肺炎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上述药物可针对不同致病菌发挥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
阿莫西林颗粒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效果较好。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作为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也有抑制作用。使用抗生素时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治疗期间家长需保持患儿充足休息,适当补充温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复诊。
小儿病毒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药物。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适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能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颗粒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病原体有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功效,可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用药期间需观察患儿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变化,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小儿病毒性肺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等方式治疗。
病毒性肺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剧烈活动。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奥司他韦颗粒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若出现低氧血症,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通气。部分重症患儿可能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状态,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
儿童细菌性肺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
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发热通常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患儿可能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寒战,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症状。
患儿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饮食刺激胃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