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肺心病腿脚肿是睌期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颈椎病腿脚麻木怎么治疗??

颈椎病引起的腿脚麻木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颈椎病可能由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症状。

1、物理治疗

颈椎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压迫,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治疗15-20分钟。红外线照射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炎症反应,每日可进行1-2次。手法复位需由康复科医师操作,纠正小关节错位。低频脉冲电刺激能调节神经传导,缓解异常放电导致的麻木感。

2、药物治疗

甲钴胺片可营养受损神经,促进髓鞘修复。塞来昔布胶囊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神经根水肿。盐酸乙哌立松片通过中枢性肌松作用缓解肌肉痉挛。神经妥乐平注射液含有牛痘免疫球蛋白,可调节神经功能。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缺血性损害。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中医调理

针灸选取颈夹脊穴、足三里等穴位,每周3次改善气血运行。推拿采用滚法、按揉法松解颈部肌肉,每次20分钟。中药熏蒸使用桂枝、川芎等药材,通过蒸汽渗透祛风除湿。拔罐在肩颈部留罐10分钟,促进局部代谢废物清除。艾灸大椎穴可温通经络,每次灸15-20壮。中医治疗需连续进行4-6周才能显现效果。

4、生活方式调整

使用记忆棉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每30分钟活动颈部。游泳时蛙泳姿势能锻炼颈背肌肉,每周3次。办公时调整显示器高度与视线平齐,减少颈椎前倾。冬季注意颈部保暖,围巾选择羊毛材质。睡眠时采用仰卧位,膝下垫薄枕减轻腰椎压力。

5、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适用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切除病变椎间盘后植入融合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能解除多节段脊髓压迫,保留颈椎活动度。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适合年轻患者,术后可保持颈椎灵活性。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3-5天。手术适应证包括保守治疗无效、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乘车时使用U型枕保护颈椎。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鸡蛋,有助于神经修复。进行颈部米字操锻炼时动作需缓慢,每个方向停留3秒。定期复查颈椎MRI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行走不稳需立即就诊。冬季晨起时先活动四肢再起身,防止突然动作诱发症状加重。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患有肺心病吸氧困难怎么办??

患有肺心病吸氧困难可通过长期氧疗、药物治疗、呼吸康复训练、调整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肺心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等因素引起。

1、长期氧疗

长期低流量吸氧是肺心病合并低氧血症的基础治疗,每日吸氧时间建议达到15小时以上,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家庭氧疗可选用制氧机或氧气瓶,外出时可携带便携式氧气装置。吸氧时需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清洁湿化瓶,避免氧中毒。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茶碱缓释片改善支气管痉挛,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硝酸异山梨酯片降低肺动脉压力。合并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出现右心衰竭可短期应用呋塞米片利尿。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3、呼吸康复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运动,缩唇呼吸练习延长呼气时间,呼吸操改善肺通气功能。训练时取半卧位,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可配合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呼吸肌耐力,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宜。

4、调整生活方式

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采用高蛋白、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饮水量。睡眠时垫高床头,避免平卧位加重呼吸困难。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考虑行房间隔造口术降低右心负荷,终末期患者评估后可能需肺移植。术前需完善右心导管检查、肺功能测试等评估,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

肺心病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记录呼吸困难程度。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避免干燥刺激呼吸道。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饱胀。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携带急救药物。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意识改变、下肢水肿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腿脚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办?

腿脚肿可能由久站久坐、妊娠、下肢静脉曲张、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下肢、穿戴弹力袜、利尿剂治疗、控制原发病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久站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发暂时性水肿。表现为双侧脚踝轻度肿胀,活动后减轻。建议每隔1-2小时活动下肢,睡前抬高腿部15-2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避免穿紧身裤或过膝袜。

2、妊娠因素

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激素变化导致水钠潴留,常见双下肢对称性水肿。建议侧卧休息减轻压迫,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若伴随血压升高或蛋白尿需警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使血液淤积,表现为小腿青筋凸起、傍晚水肿加重。可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避免高温泡脚。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静脉活性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4、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体循环淤血,常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呼吸困难。需限制每日饮水量,遵医嘱服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同时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功能。急性发作需立即就医。

5、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引发低蛋白血症,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蔓延至全身。需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配合黄葵胶囊降低尿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

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促进淋巴回流。若水肿持续超过3天、单侧突发肿胀或伴随胸痛、尿量减少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排查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急症。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皮肤破损感染。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老人腿脚肿是怎么回事?

老人腿脚肿可能由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低蛋白血症、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利尿消肿、改善循环、调整用药等方式治疗。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体循环淤血,引发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患者可能伴随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同时配合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

2、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引起水钠潴留,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并逐渐蔓延至下肢。可能伴有尿量减少、泡沫尿。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配合复方α-酮酸片调节蛋白质代谢。需控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

3、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单侧下肢肿胀,皮肤可能呈现色素沉着。治疗需穿戴医用弹力袜,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慢性期可口服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张力。睡眠时建议抬高患肢15-20厘米。

4、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全身性水肿。常见于营养不良或肝硬化患者。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补充营养。饮食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

5、药物副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可能引起踝部水肿。需由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换用缬沙坦胶囊等较少引起水肿的降压药物。不建议自行停药或减量。

老年患者出现腿脚肿胀时应记录水肿发生时间、对称性和伴随症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坐姿。建议每日测量腿围变化,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饮食需限制腌制食品摄入,保证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少尿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器质性疾病。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协助翻身并做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形成。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睡觉腿脚发麻是怎么回事?

睡觉腿脚发麻可能由睡姿压迫、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睡姿压迫

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可能导致下肢神经受压,引发暂时性麻木。常见于侧卧时膝盖重叠或俯卧时足背受压。改变睡姿如仰卧时在膝盖下方垫软枕,避免双腿交叉,可减少压迫。麻木通常在调整姿势后数分钟内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夜间下肢放射性麻木或刺痛。可能与久坐、腰部劳损等因素有关,常伴有腰痛、下肢无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配合牵引治疗改善症状。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表现为对称性足部麻木、蚁走感。与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有关,多伴随口渴、多尿等症状。需严格控糖并遵医嘱使用依帕司他片、硫辛酸注射液、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同时加强足部护理。

4、下肢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或静脉回流障碍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夜间出现麻木、发凉。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相关,可能伴间歇性跛行。需改善生活方式并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贝前列素钠片、迈之灵片等药物促进循环。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可引发肌肉神经兴奋性异常,表现为下肢麻木或抽搐。与腹泻、利尿剂使用等因素有关,可能伴乏力、心悸。需检测电解质后补充氯化钾缓释片、碳酸钙D3片等,同时治疗原发病。

建议保持下肢温暖避免受凉,睡前可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定期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下肢供血。若麻木反复出现或伴随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脊髓病变等严重情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疟疾 高尿酸血症 生长抑素瘤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扁桃体炎 咳嗽变异性哮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念珠菌性龟头炎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