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跟腱开放性损伤的康复治疗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哪些?

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康复治疗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

物理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红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神经修复和减轻水肿。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等营养神经药物。功能训练以被动关节活动、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早期康复需在损伤后2周内开始,此时神经修复能力较强。康复过程中需避免过度牵拉或负重,防止二次损伤。

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全谷物,避免吸烟饮酒影响神经恢复。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跟腱炎一般多久能好?

跟腱炎一般需要2-6周恢复,具体时间与损伤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人体质有关。

跟腱炎恢复时间主要取决于炎症程度和护理措施。轻度拉伤或过度使用导致的炎症,通过充分休息、冰敷及佩戴护具,通常2-3周症状可缓解。中度损伤伴随局部肿胀时,需结合物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恢复周期可能延长至3-4周。若存在跟腱部分撕裂或慢性炎症反复发作,需采用支具固定、冲击波治疗等手段,完全康复可能需要4-6周。恢复期间应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

建议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踝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跟腱疼痛怎么回事?

跟腱疼痛可能与跟腱炎、跟腱断裂、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跟腱炎通常由于运动过度或姿势不当导致跟腱反复牵拉损伤,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时加重。跟腱断裂多见于剧烈运动中突然发力,伴随撕裂声和行走困难,触摸可发现跟腱连续性中断。痛风性关节炎与尿酸结晶沉积有关,急性发作时跟腱周围红肿剧痛,常合并其他关节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因,跟腱炎可采取休息、冰敷及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跟腱断裂需手术缝合,痛风需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缓冲性好的鞋子,运动前后充分拉伸跟腱,控制高嘌呤饮食摄入。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跟腱断裂多久能走路?

跟腱断裂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完全恢复行走功能通常需3-6个月。恢复时间主要受断裂程度、治疗方式、康复训练、年龄体质、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断裂程度

部分断裂者通过石膏固定保守治疗,6周后可开始逐步负重。完全断裂若采用手术缝合,需8周后才能尝试拄拐行走。开放性断裂或合并跟骨撕脱骨折者恢复期可能延长。

2、治疗方式

手术修复者早期需严格制动,术后4周更换行走靴。保守治疗采用长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跖屈位,6周后改短腿石膏。微创经皮缝合可缩短1-2周康复时间。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踝泵训练、抗阻跖屈练习,逐步过渡到平衡垫训练。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功率自行车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活动度。

4、年龄体质

青少年患者恢复较快,4-5个月可恢复运动能力。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愈合速度较慢,需延长2-4周负重时间。肥胖患者需严格控制体重以减少跟腱负荷。

5、并发症

发生伤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时需推迟负重。跟腱再断裂者需二次手术,恢复期延长至8-12个月。关节僵硬者需配合超声波治疗和手法松解。

康复期间建议穿戴跟腱靴保护,避免跳跃和爬坡运动。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猕猴桃等促进肌腱修复。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可使用足踝支具预防挛缩。心理上需克服行走恐惧感,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脑梗后期康复治疗?

脑梗后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脑梗后遗症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需要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

1、运动功能训练

运动功能训练是脑梗康复的核心内容,重点针对偏瘫肢体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随着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主动辅助训练、抗阻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常用方法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语言康复训练

针对失语症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阅读训练和书写训练。对于构音障碍患者,需进行呼吸控制、发音器官协调性训练。训练应由专业言语治疗师指导,家属配合进行日常强化练习。训练内容应从简单音节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短句和对话。

3、认知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额叶和颞叶梗死患者。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执行功能训练和视空间能力训练。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卡片记忆游戏、迷宫测试等方法。训练需根据认知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难度应逐步提高,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实践训练。

4、心理干预

脑梗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心理治疗。需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积极康复信念。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严重心理障碍需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但须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基础生活技能训练,以及使用辅助器具训练。训练应模拟真实生活环境,从简单动作开始分解练习。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功能状况,提供适应性器具和使用方法指导,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自理能力。

脑梗后期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体能状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避免急躁冒进,同时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热门标签

骨折 高钙血症 股骨干骨折 脑室内出血 乳头状囊腺癌 复发性腹股沟疝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