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嘴唇掉皮,求专家解决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乳头掉皮怎么回事,怎么办?

乳头掉皮可能与皮肤干燥、摩擦刺激、过敏反应、湿疹或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湿护理、减少摩擦、抗过敏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改善。

1、皮肤干燥

环境干燥或饮水不足可能导致乳头皮肤角质层水分流失,表现为局部脱屑、紧绷感。建议每日温水清洁后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避免使用碱性沐浴产品。哺乳期女性可选用羊脂膏,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2、摩擦刺激

衣物材质粗糙或运动时过度摩擦可能损伤乳头表皮。应更换纯棉透气内衣,运动时使用防磨垫。已出现破损时可薄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配合水胶体敷料保护创面。

3、过敏反应

接触新洗衣剂、化妆品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伴随瘙痒、红斑。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用生理盐水湿敷,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4、湿疹

特应性体质者可能出现乳头湿疹,表现为丘疹、渗出和结痂。急性期用3%硼酸溶液冷敷,慢性期选用卤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联用夫西地酸乳膏。避免抓挠和热水烫洗。

5、真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哺乳期或糖尿病患者,特征为环形脱屑伴周围卫星灶。确诊需刮取皮屑镜检,治疗选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顽固病例需口服氟康唑胶囊。

日常应选择无钢圈支撑内衣减少压迫,沐浴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若脱皮持续2周不缓解、伴随出血或乳头溢液,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除佩吉特病等特殊情况。哺乳期女性用药前需咨询医师,避免药物经乳汁影响婴儿。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唇周掉皮屑是什么原因?

唇周掉皮屑可能与唇炎、维生素缺乏或过敏反应有关。

唇炎是唇周掉皮屑的常见原因,通常表现为嘴唇干燥、脱屑甚至皲裂,可能与长期舔唇、风吹日晒等外界刺激有关。维生素B族缺乏也可能导致唇周皮肤干燥脱屑,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时容易引发口角炎。过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也会引起唇周皮肤脱屑,常见于使用某些唇膏、牙膏或食用特定食物后。对于过敏引起的症状,通常伴有瘙痒或红肿现象。

日常应注意保持唇部湿润,避免频繁舔唇,可选择无刺激的润唇膏护理。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烫伤掉皮后的伤口怎么处理好得快?

烫伤掉皮后的伤口可通过清洁消毒、外用药物、保护创面等方式促进愈合。

烫伤后表皮脱落属于二度烫伤,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冲洗后用碘伏溶液消毒创面,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清洁后可涂抹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这类药物能形成保护膜并预防感染。对于小面积创面,可使用无菌凡士林油纱覆盖后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敷料。若伤口渗出液较多或出现红肿热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恢复期间避免抓挠伤口,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出汗导致伤口潮湿。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染发剂怎么洗掉皮肤?

染发剂沾染皮肤后可用温水与肥皂清洗,必要时可配合卸妆油或酒精擦拭。

染发剂沾染皮肤时,建议立即用温水冲洗,配合肥皂或洗面奶轻柔搓洗。若染色较浅,重复清洗即可去除。若染色较深或停留时间较长,可选用卸妆油涂抹于染色部位,以指腹打圈按摩溶解色素,再用温水洗净。酒精棉片轻擦也能帮助分解染料,但需避开眼周等敏感区域。皮肤若出现红肿或刺痛,应停止使用刺激性清洁方式。

清洁后建议涂抹保湿霜舒缓皮肤,避免频繁使用强效清洁产品刺激皮肤屏障。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手指头掉皮痒疼怎么回事?

手指头掉皮痒疼可能与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湿疹、银屑病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脱屑、瘙痒、疼痛或红肿,严重时可出现皲裂或渗出。

1、皮肤干燥

气候干燥或频繁接触洗涤剂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为指尖脱屑伴轻微刺痛,无红斑渗出。建议减少洗手频率,使用含尿素或凡士林的护手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清洁剂。

2、接触性皮炎

接触金属、橡胶或化妆品等致敏物质后发生。典型症状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伴随剧烈瘙痒。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局部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

3、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病原体侵袭引起手癣。特征为环形红斑伴边缘脱屑,夏季加重。确诊需真菌镜检,治疗选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合并甲损害需配合伊曲康唑胶囊。

4、湿疹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和免疫异常相关。表现为对称性丘疹、水疱,反复发作后皮肤增厚。急性期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使用卤米松乳膏,配合口服西替利嗪片控制瘙痒。

5、银屑病

免疫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典型症状为银白色鳞屑性斑块,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中重度患者需阿维A胶囊或生物制剂治疗。

日常应保持手部湿润,接触化学品时佩戴棉质手套。饮食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化脓、发热时,须及时到皮肤科就诊。真菌感染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衣物需高温消毒防止交叉传染。湿疹患者应注意记录可疑诱发因素,银屑病患者需严格防晒并控制精神压力。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关节痛 IGA肾病 恋物症 偏头痛 耻骨结核 角膜溃疡 气性坏疽 急性鼻咽炎 膀胱输尿管反流 皮肤划痕性荨麻疹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