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前期征兆主要有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子宫压痛、胎动减少或消失、子宫收缩频繁。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1、阴道出血阴道出血是胎盘早剥的典型表现,出血量可多可少,颜色多为暗红色。隐性出血时血液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可能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流血,但孕妇可能出现休克症状。显性出血时血液经阴道流出,出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无论出血量多少,均需警惕胎盘早剥可能。
2、持续性腹痛孕妇可能出现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子宫部位,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腹痛程度与胎盘剥离面积相关,剥离面积越大疼痛越剧烈。腹痛可能伴随腰背部疼痛,且疼痛不会因改变体位而缓解。部分孕妇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3、子宫压痛体格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强直性收缩状态,触诊时子宫张力增高,有明显压痛感。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可能逐渐增大,宫底升高。子宫压痛程度与胎盘剥离严重程度相关,压痛越明显提示病情越严重。检查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4、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胎盘剥离导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胎儿可能出现急性缺氧表现。孕妇自觉胎动较平时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胎心监护可发现胎心率异常,如胎心过速、过缓或变异减少。胎动异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信号,需立即就医评估胎儿状况。
5、子宫收缩频繁孕妇可能出现子宫收缩频繁,收缩强度大且间隔时间短,类似临产表现。但与正常宫缩不同,这种收缩不会导致宫颈扩张,且孕妇疼痛感更为剧烈。频繁宫缩可能加重胎盘剥离程度,导致病情恶化。出现此类情况需立即抑制宫缩并评估胎盘状况。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腹部外伤。妊娠期出现任何异常阴道出血或腹痛都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铁剂预防贫血,控制钠盐摄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确诊为胎盘早剥,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胎盘早剥能否保住胎儿取决于剥离程度和救治时机,轻度剥离及时干预可能保住胎儿,重度剥离或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胎儿死亡。胎盘早剥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就医评估。
胎盘剥离面积小于30%且胎儿状态稳定时,通过绝对卧床休息、抑制宫缩药物如硫酸镁、严密胎心监护等措施,多数胎儿可存活至安全分娩孕周。医院会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静脉补液维持血容量,必要时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
当剥离面积超过50%或出现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增多、胎心异常时,胎儿缺氧风险急剧升高。此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存活率与孕周直接相关。孕28周前发生严重剥离且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时,存活概率较低;孕34周后及时手术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胎盘早剥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压,每日监测胎动变化,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预防贫血,控制钠盐摄入避免血压波动。产后需关注凝血功能,警惕产后出血和席汉综合征等并发症,建议后续妊娠前进行血栓倾向和自身免疫抗体筛查。
重型胎盘早剥需立即终止妊娠并实施紧急剖宫产。处理措施主要有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监测凝血功能、预防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准备。
1、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常伴随失血性休克,需立即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优先选择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扩容,必要时输注血浆代用品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静脉通路应避开下肢以防加重子宫静脉回流障碍。
2、纠正休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评估休克程度。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紧急输血,推荐输注红细胞悬液配合新鲜冰冻血浆。同时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监测凝血功能胎盘早剥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动态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及时补充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血制品。禁用肝素类抗凝药物以免加重出血。
4、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按摩子宫并排除胎盘残留,出血难以控制时可考虑宫腔填纱或子宫动脉栓塞。严重病例需行子宫切除术挽救生命。
5、新生儿复苏准备提前通知儿科医师到场,准备新生儿辐射台、气管插管设备及复苏药物。胎儿娩出后立即评估Apgar评分,对窒息新生儿实施正压通气。早产儿需特别注意保暖和血糖维持,转入NICU进一步监护。
重型胎盘早剥患者术后需转入ICU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每日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直至稳定。建议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补充铁剂和蛋白质纠正贫血。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发热、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需及时返院就诊。
重型胎盘早剥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重型胎盘早剥剥离面积超过胎盘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属于产科急症。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型胎盘早剥时,胎盘剥离处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凝血过程中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而引发纤溶亢进,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渗血、血尿等症状。需紧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2、急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导致失血性休克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引起肾小管坏死。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需通过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可在数周内逐渐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3、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时,子宫肌层因血液浸润收缩乏力,导致胎盘娩出后子宫无法有效收缩止血。出血量常超过1000毫升,可能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预防性使用缩宫素、前列腺素制剂等宫缩剂可降低出血风险,严重出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组织氧供。
4、羊水栓塞胎盘剥离使羊水通过子宫血管窦进入母体循环,引发肺动脉高压、呼吸循环衰竭等羊水栓塞表现。起病急骤,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发绀、血压骤降,死亡率较高。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必要时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5、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剥离面积过大时,胎儿供氧中断导致胎心率异常,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动减少、羊水粪染等缺氧征象。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需新生儿科团队进行复苏抢救。
预防重型胎盘早剥并发症需加强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腹部外伤。出现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等预警症状时立即就医。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尿量及凝血功能,产后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恢复期注意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肾功能及凝血指标。
胎盘早剥的前期征兆主要有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压痛、胎动异常及子宫高张状态。
1、阴道流血:
胎盘早剥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为阴道流血,出血量可从少量暗红色到大量鲜红色不等。出血源于胎盘剥离处血管破裂,血液可能经宫颈流出或积聚在宫腔内形成隐性出血。需注意与见红等正常妊娠现象鉴别,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出血需立即就医。
2、腹痛:
突发持续性腹痛是典型症状,多位于下腹或腰骶部,呈撕裂样或钝痛。疼痛程度与剥离面积相关,轻者仅感隐痛,重者可伴休克。腹痛可能伴随子宫收缩,但不同于规律宫缩,其特点是疼痛位置固定且逐渐加剧。
3、子宫压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子宫局部或全腹压痛,尤其在胎盘附着处明显。触诊时子宫肌张力增高,呈板状腹特征。该体征提示子宫肌层因血液浸润出现激惹反应,是判断剥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4、胎动异常:
胎儿缺氧会导致胎动频繁或减少。剥离面积达50%时胎心监护可显示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孕28周后需每日监测胎动,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平日减少50%,应立即就诊。
5、子宫高张状态:
宫底高度可能超过孕周,因宫腔内积血使子宫体积增大。超声检查可见胎盘后血肿,血液渗透肌层时可见"库弗莱尔子宫"征象。这种持续不缓解的子宫收缩状态需与早产宫缩严格区分。
出现上述征兆时应立即左侧卧位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监测血压和胎心。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必要时住院观察。孕期需控制血压、避免腹部外伤,定期产检可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危险因素。饮食注意补充铁质和蛋白质,适度运动以改善胎盘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负重和突然体位变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