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追近大便色浅,身体没有不适,很早以前患过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很早以前的白内障手术是怎么做的?

早期的白内障手术主要采用针拨术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两种方式。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历史阶段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针拨术是古代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之一,通过使用细针将混浊的晶状体拨离原位并压入玻璃体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器械即可完成,但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有限,且可能导致晶状体残留或青光眼等并发症。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则是通过较大切口将整个晶状体连同囊袋一并摘除,这种方法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技巧,术后患者需要佩戴高度数凸透镜矫正视力。由于缺乏现代显微手术设备,这两种传统手术方式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术后感染风险较大,视力恢复效果也不如现代手术。

随着20世纪显微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的发展,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术式。现代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患者术后视力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建议白内障患者及时就医检查,在专业眼科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视力恢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揉搓眼睛,保持眼部清洁卫生。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宝宝几个月会追声?

宝宝一般在3-4个月会开始追声。追声是婴儿听觉发育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对声音来源的主动寻找和注视,通常由听觉系统成熟度、环境刺激、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听觉系统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基础听觉能力,但听觉神经通路需在出生后持续完善。3个月左右耳蜗及听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此时婴儿能更准确识别声源方向。家长可通过摇铃、音乐玩具等轻柔声音刺激促进发育,避免突然巨响惊吓。

2、环境刺激作用

语言环境丰富的家庭中,婴儿追声表现往往更早出现。日常护理时可面对面与宝宝说话,使用高低起伏的语调吸引注意。建议将发声玩具置于婴儿视线外约30厘米处,缓慢移动并观察其头部转动反应。

3、个体差异因素

早产儿追声时间可能延迟至矫正月龄4-5个月,属于正常现象。双胞胎或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节奏也较单胎婴儿稍慢。若6个月仍无追声反应,需考虑听力筛查异常可能。

4、疾病相关影响

中耳炎、先天性耳聋等疾病会导致追声延迟。中耳炎可能伴随抓耳、哭闹不安等症状,先天性耳聋患儿对突发声响无惊跳反射。这类情况需耳鼻喉科进行声导抗、ABR等专业检查。

5、发育评估要点

除追声外,需综合评估婴儿对母亲声音的反应、睡眠时是否易被惊醒等表现。4个月大时应能区分熟悉与陌生声音,7个月左右开始模仿简单音节。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家长可通过记录宝宝对不同声音的反应频次来观察进展,如电话铃声、门铃等日常声响。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发声刺激,优先采用真人互动方式。若发现追声明显落后或对高频音无反应,建议尽早就医排查听力障碍,同时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或异物损伤。日常可多进行面对面交流,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增强婴儿关注度,促进听觉与视觉协调发育。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听力筛查通过不会追声严重吗?

听力筛查通过但不会追声多数属于发育延迟问题。可能与听觉神经发育不成熟、环境刺激不足、中枢处理能力较弱、家庭互动欠缺、早产等因素有关。

1、神经发育:婴幼儿听觉传导通路需6-12个月逐步完善,部分儿童虽耳蜗功能正常,但大脑皮层对声音的识别和定位能力尚未成熟。建议定期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避免强噪音刺激。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单一安静环境会减少声音刺激输入。应提供丰富声源如摇铃、音乐玩具,每日进行2-3次声音追踪训练,距离保持30-50厘米。

3、中枢整合:前庭觉与听觉整合不良会影响转头反应。可进行俯卧抬头训练,配合声音引导,每次不超过5分钟,注意观察婴儿疲劳信号。

4、互动缺失:抚养人缺乏语言交流会导致听觉反馈不足。建议采用面对面交流方式,说话时配合表情变化,语速放缓至每分钟60-80字。

5、早产影响:矫正月龄不足6个月的早产儿追声能力常滞后。需按矫正月龄评估,加强袋鼠式护理,每日皮肤接触不少于1小时。

日常可准备不同频率的发声玩具,从低频鼓声到高频铃声逐步引入。哺乳时轻声交流,避免突然巨响惊吓。若12个月仍无明确声源定位反应,需进行多学科评估排除自闭症谱系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记录儿童对突发声响的惊跳反射、睡眠中是否会被声音惊醒等细节,这些观察有助于医生判断听觉通路完整性。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宝宝三个月奶水不够吃怎么追奶?

奶水不足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增加营养摄入、改善作息、心理疏导和适度按摩等方式改善。奶水分泌不足通常与哺乳频率不足、营养不良、疲劳过度、情绪压力、乳腺堵塞等因素有关。

1、哺乳频率:

增加哺乳次数能有效刺激泌乳反射,建议每天哺乳8-12次。夜间是催乳素分泌高峰期,需保持2-3次夜奶。每次哺乳应确保单侧乳房吸吮15分钟以上,避免匆忙切换两侧。

2、营养补充:

哺乳期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大卡热量,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豆制品。可适量食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食同源食材,避免油腻汤水加重乳腺负担。水分摄入建议每日2.5-3升。

3、作息调整:

睡眠不足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议与婴儿同步休息,保证每天累计睡眠7小时以上。哺乳间隙可进行15分钟闭目养神,避免长时间抱娃或家务导致的体力透支。

4、情绪管理:

焦虑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抑制乳汁分泌。可通过冥想、轻音乐等方式减压,家人应分担育儿压力。严重情绪障碍需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5、乳腺疏通:

哺乳前用温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配合从乳房根部向乳头的环形按摩。发现硬块时可尝试卷心菜叶冷敷,避免暴力揉搓。持续堵塞需就医排除乳腺炎。

建议哺乳期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谷物300克、蛋类50克、奶类300毫升,搭配适量新鲜蔬果。可练习产后瑜伽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哺乳时选择安静环境,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等正确姿势。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情况,若每周增重不足150克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期间忌烟酒、浓茶及含咖啡因饮料,慎用可能抑制泌乳的药物如伪麻黄碱等。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黄疸停奶三天怎么追奶?
黄疸停奶三天后追奶的关键在于频繁哺乳和正确护理。通过增加哺乳次数、使用吸奶器、保持充足水分和营养摄入,可以有效恢复乳汁分泌。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现象,通常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停奶期间需密切监测婴儿情况,必要时就医。 1、增加哺乳次数是追奶的核心方法。新生儿黄疸期间停奶可能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恢复哺乳后应尽量让婴儿频繁吸吮,每天至少8-12次。吸吮刺激可以促进催乳素分泌,帮助乳腺恢复功能。如果婴儿吸吮力不足,可以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乳房,模拟婴儿吸吮的节奏,每次吸奶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2、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对乳汁分泌至关重要。哺乳期母亲每天应饮用2-3升水,避免咖啡因和酒精。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也有助于提高乳汁质量。 3、正确的乳房护理有助于追奶。哺乳前后可以用温毛巾热敷乳房,促进血液循环和乳汁流动。按摩乳房时从外围向乳头方向轻轻推压,帮助疏通乳腺管。如果出现乳房胀痛或硬块,应及时处理,避免乳腺炎的发生。 4、黄疸期间停奶需谨慎处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性疾病、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引起,需及时就医。停奶期间应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程度、精神状态和排便情况,必要时进行光疗或药物治疗。 5、心理支持对追奶同样重要。停奶和追奶过程可能给母亲带来焦虑和压力,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母亲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或与朋友交流来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乳汁分泌。 黄疸停奶三天后追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增加哺乳次数、保持充足营养、正确乳房护理和密切监测婴儿情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耐心坚持,大多数母亲可以成功恢复乳汁分泌,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如果追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婴儿黄疸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阳痿 胫骨骨折 马蹄形肾 踝关节脱位 突发性耳聋 鼻腔良性肿瘤 风湿性心脏病 胫后动脉损伤 强直性脊柱炎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