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脏病发作时可通过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停止活动并静卧、服用急救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等方式急救。急性心脏病发作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冷静急性心脏病发作时保持冷静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情绪紧张会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缺血。建议患者深呼吸,避免过度恐慌,同时周围人员应保持镇定,避免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
2、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是抢救的关键步骤。呼叫时应清晰说明患者症状、所在位置及联系方式。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不要随意移动患者,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急救人员到达后可提供专业救治。
3、停止活动静卧让患者立即停止所有活动,采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休息。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静卧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延缓病情进展。避免患者自行走动或乘坐非急救车辆就医,以防途中病情恶化。
4、服用急救药物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可舌下含服0.3-0.6毫克,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60-325毫克嚼服有助于抗血小板聚集。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前需确认无禁忌证。
5、心肺复苏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施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持续复苏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急性心脏病发作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日常应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告知家属存放位置,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呼叫急救中心。急救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一、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适用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舌下含服可快速起效,但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血压低于90/60mmHg或24小时内使用过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者禁用。该药物需避光保存,开封后3个月未用完应丢弃。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急性心梗发作时嚼服300mg可快速抑制血栓形成。胃溃疡活动期、阿司匹林哮喘病史患者禁用。长期使用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服药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三、氯吡格雷片氯吡格雷片通过不可逆抑制ADP受体阻断血小板聚集,常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用药期间需监测出血倾向,术前7天需停药。严重肝功能障碍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四、替格瑞洛片替格瑞洛片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快于氯吡格雷,适用于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前负荷给药。常见呼吸困难不良反应,中重度肝损患者禁用。服药期间禁止联合使用强效CYP3A4抑制剂如克拉霉素。
五、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急性心衰、心率低于50次/分、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跳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静卧,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时须立即就医。
急救脑出血时耳垂放血无效,脑出血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患者安静。耳垂放血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此时任何非专业操作如放血、摇晃患者或喂食均可能加重病情。正确做法是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避免移动颈部,等待专业医疗救援。
民间流传的耳垂放血法源于传统医学理论,但现代医学证实其既不能降低颅内压,也无法改善脑组织缺氧。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血肿的病理变化需通过CT确诊,治疗依赖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控制血压的乌拉地尔注射液,必要时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自行放血可能导致感染或失血,尤其对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更高。
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长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饮食应低盐低脂,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血管病变。家属需学习识别复发征兆如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发病后4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及时送诊能显著改善预后。
创伤现场急救需遵循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原则,同时避免二次损伤。常见创伤包括擦伤、切割伤、挫伤、骨折等,需根据伤情采取针对性措施。
1、止血直接压迫是止血最有效的方法。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紧压伤口10-15分钟,若血液渗透需叠加敷料继续压迫。四肢大出血可配合近心端加压点止血,但须每隔10分钟松解一次防止组织坏死。禁止使用止血带等专业器械,避免非专业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肢体缺血。
2、包扎清洁伤口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绷带环形包扎时保持适度压力。关节部位采用8字形包扎法确保固定性。开放性骨折需先覆盖伤口再包扎,禁止复位操作。包扎材料应选用透气性好的医用纱布,避免使用卫生纸、棉花等易残留纤维的物品。
3、固定疑似骨折需用夹板固定伤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长度应超过肢体直径。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将患肢与健肢捆绑固定。脊柱损伤必须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使用颈托或硬板整体搬运。固定材料可选择木板、杂志等硬质物品,内衬软布避免压伤。
4、搬运无生命危险者保持原体位等待专业人员。必须移动时采用拖衣领法或平板搬运法,脊柱伤者需3人以上协同保持轴线翻身。昏迷患者采用复苏体位搬运,防止舌后坠窒息。搬运过程需持续观察伤者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
5、特殊处理离断肢体需用清洁敷料包裹后置于4℃环境保存。眼内异物禁止揉搓或自行取出。化学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电击伤先切断电源再施救,心跳骤停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所有创伤患者均需警惕休克表现,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急救后应避免进食进水以防手术麻醉风险,保持伤者体温但不要局部热敷。记录受伤时间、机制和急救措施供医务人员参考。即使轻微创伤也建议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疫苗,深度污染伤口需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定期检查包扎松紧度,观察末梢循环,出现肢体麻木、肿胀加剧需及时就医。康复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但糖尿病患需控制血糖水平。
煤气中毒可通过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方式急救。煤气中毒通常由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可能引发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
1、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关闭煤气源并开窗通风。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加重中毒,转移时注意患者保暖,减少体力消耗。若现场存在爆炸风险,须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施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昏迷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呼吸微弱或停止时须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吸氧治疗尽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浓度需超过60%,最好使用面罩给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00倍,高浓度氧气可加速一氧化碳解离。持续吸氧至症状完全缓解,通常需要4-6小时。
4、药物治疗中重度中毒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使用注射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出现抽搐时可肌注地西泮注射液,心肌损伤者需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疗监护下使用。
5、高压氧治疗对昏迷、妊娠或碳氧血红蛋白超过25%的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可迅速置换体内一氧化碳,改善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风险。通常需治疗10-20次,每次90分钟。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2个月,警惕迟发性脑病发生。恢复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认知功能,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燃气设备须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肢体震颤等后遗症时及时神经科就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