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肝功检验结果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已经凝固的血液还可以检验吗??

已经凝固的血液一般可以检验,但检测项目可能受限。血液凝固后可能影响部分指标的准确性,需根据具体检测目的判断。

凝固血液仍可用于部分检测项目。血凝块可通过离心分离血清,用于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检测。部分免疫学检测如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也可使用分离后的血清。凝血功能相关检测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在凝固血液中反而更易检出。血液凝固后细胞成分被包裹在纤维蛋白网络中,常规血常规检测可能无法进行,但特殊染色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仍可能提取有效信息。

部分检测项目在血液凝固后结果可能不准确。需要全血检测的项目如血常规、血流变等无法使用凝固样本。需要特定抗凝剂保存的检测如血气分析、血氨测定等会受凝固影响。某些酶学检测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在凝血过程中可能被释放或降解。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血液凝固相关项目会因凝血过程启动而失去检测价值。特殊检测如血培养、疟原虫检查等需要新鲜血液样本。

送检凝固血液时需告知检验人员样本状态,实验室会根据检测目的处理样本。不同检测项目对样本要求差异较大,建议采集新鲜抗凝血送检。若必须使用凝固血液,应尽快分离血清并低温保存。特殊检测前建议咨询检验科室,确认样本是否符合要求。血液凝固后存放时间越长,检测结果可靠性越低,应尽快送检。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验是干什么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验主要用于诊断血管性血友病及评估出血风险。该检测通过测定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活性、抗原水平及功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出血不止等症状。

1、诊断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验的核心目的是确诊血管性血友病。该病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检测可发现因子活性降低或结构异常。典型症状包括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确诊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输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凝血因子浓缩剂如人凝血因子VIII制剂。

2、评估出血风险

通过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多聚体结构和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可预测患者手术或外伤时的出血倾向。若检测显示因子活性低于30%,需在术前预防性补充凝血因子。常见出血表现有关节血肿、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

3、鉴别出血原因

该检验可区分血管性血友病与其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血友病A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管性血友病则特征性表现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与活性不匹配,需结合基因检测确诊。

4、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已确诊患者,定期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可评估替代治疗疗效。常用药物包括去氨加压素注射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缩剂等。治疗目标是将因子活性维持在50%以上,预防自发性出血。

5、筛查携带者

有家族史的无症状亲属可通过该检验筛查是否为携带者。血管性血友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携带者虽无出血症状,但可能将突变基因遗传给后代。建议育龄期携带者接受遗传咨询。

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确诊患者需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日常注意预防磕碰,女性患者月经期可使用氨甲环酸片控制出血。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溶血检验需要做哪些项目??

溶血检验通常需要做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尿常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项目。溶血可能由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免疫性溶血、感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针对性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溶血检验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评估贫血程度。溶血时可能出现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下降,同时伴有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血常规还能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检查前无须空腹,采静脉血后2小时内可出结果。

2、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溶血时骨髓代偿性增生会导致网织红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正常成人参考值为0.5%-1.5%,急性溶血时可超过5%。该检查需用特殊染色法识别未成熟红细胞中的核糖体残留物,采血后需在4小时内完成检测以避免结果偏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此项指标常持续升高。

3、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检测,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分解,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典型溶血性黄疸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但通常不超过85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检查需空腹8小时,避免脂血干扰检测结果。新生儿溶血病时该指标可急剧上升,需密切监测。

4、尿常规

尿常规可检测尿胆原和尿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时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会从尿中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尿胆原阳性提示溶血伴有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留取晨尿中段送检,标本需在1小时内完成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晨尿常呈酱油色。

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关键检查,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抗体确定溶血机制。阳性结果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检查需采集EDTA抗凝血,标本在4℃保存不超过48小时。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该试验阳性率可达90%以上。

进行溶血检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停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检验后发现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遗传性溶血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分型。日常需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溶血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促进胆红素排泄。出现血红蛋白尿或黄疸时需立即就医。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检验科对乳糜血标本怎么处理?

检验科对乳糜血标本的处理需通过离心分离、稀释复检、冷藏保存、标记备注、重新采血等方式进行。乳糜血可能因高脂饮食、遗传性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血清浑浊、脂蛋白升高等特征。

1、离心分离

乳糜血标本需优先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3500转/分,持续10-15分钟。离心后乳糜微粒会上浮形成白色脂层,下层血清可用于部分生化项目检测。但离心无法完全消除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项目的干扰。

2、稀释复检

对严重乳糜标本可采用生理盐水稀释法,将血清与生理盐水按1:1或1:2比例混合后重新检测,结果需乘以稀释倍数。该方法适用于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测项目,但对凝血功能、酶学检测等可能造成误差。

3、冷藏保存

暂时无法处理的标本应置于2-8℃冷藏保存,避免脂质氧化影响结果。冷藏可维持标本稳定性4-6小时,长期保存需-20℃冷冻。冷藏后再次检测前需恢复至室温并轻柔混匀,防止冷球蛋白沉淀干扰。

4、标记备注

所有乳糜血标本需在检验报告明确标注"乳糜血"状态,对受干扰项目如血脂、肝功能等结果附加说明。必要时在LIS系统中触发警示标志,提醒临床医生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5、重新采血

对于关键检测项目或重度乳糜血,建议患者空腹12-14小时后重新采血。采血前24小时需避免高脂饮食、饮酒,采血时使用干燥管而非抗凝管,减少脂血概率。急诊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等应急处理。

检验科人员处理乳糜血时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避免标本污染。实验室需定期校准离心设备和生化分析仪,建立乳糜血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对反复出现乳糜血的患者,应建议其进行脂代谢相关检查,如载脂蛋白E基因检测、脂蛋白电泳等,排查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等遗传性疾病。日常需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摄入,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脂代谢异常。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生化全套检验项目?

冠心病生化全套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心肌酶谱、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检测。这些项目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代谢状态及并发症风险,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包含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用于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后,这些酶类会释放入血,数值升高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需在症状出现后不同时间点重复检测以观察动态变化。

2、血脂四项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护作用。该检测可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效果。

3、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反映肝脏代谢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合并脂肪肝或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肝功能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调整治疗方案。

4、肾功能

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冠心病与慢性肾病常互为并发症,肾功能异常会影响心血管药物代谢,需根据结果调整利尿剂等药物剂量。

5、血糖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筛查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冠状动脉病变进展,血糖控制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

冠心病患者除定期检测生化指标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复查相关指标。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肾炎 冠心病 毛囊炎 虹膜缺损 锁骨骨折 肺炎性假瘤 副球孢子菌病 化脓性中耳炎 非特异性尿道炎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