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老妈摔跤了,老爸体力不支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瑜琪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立即预约
纪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子摔跤额头碰个大包怎么办?

小孩子摔跤额头碰个大包可通过冷敷消肿、观察症状、避免触碰、保持清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额头碰个大包通常由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组织水肿等因素引起。

1、冷敷消肿

受伤后24小时内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若孩子抗拒冷敷,可将冷毛巾轻轻按压在肿胀处。

2、观察症状

家长需持续观察48小时,注意是否出现呕吐、嗜睡、哭闹不止、瞳孔不等大等异常表现。记录孩子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睡眠质量。若出现持续头痛或行为异常,可能提示颅内损伤,需要立即就医检查。

3、避免触碰

肿胀未消退前不要揉搓或按压患处,避免加重皮下出血。睡觉时可垫高头部减轻充血。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防止二次碰撞。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额头的摩擦刺激。

4、保持清洁

若皮肤有破损,需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沾水。定期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未破损的肿胀部位无须特殊消毒处理。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肿胀超过3天、发热、局部化脓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云南白药气雾剂消肿止痛,或通过头颅CT排除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损伤。严重血肿可能需要穿刺抽吸处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移除儿童活动区域的障碍物。选择防滑鞋袜,避免在坚硬地面奔跑玩耍。饮食上可适量补充维生素K含量高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有助于凝血功能恢复。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组织修复。若肿胀伴随皮肤青紫,通常2-3周会逐渐吸收消退,家长无须过度焦虑。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摔跤手疼怎么看有没有骨折?

小孩摔跤后手疼判断是否骨折需观察局部肿胀、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等表现,必要时需就医进行X线检查。儿童骨折常见于桡骨远端、尺骨鹰嘴等部位,可能伴随剧烈疼痛、皮下淤血、关节变形等症状。

1、局部肿胀

骨折后患处通常会出现快速肿胀,皮肤表面可能发红发热。家长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疼痛区域,若出现明显压痛且肿胀持续加重,需警惕骨折可能。此时应避免揉搓或热敷肿胀部位,可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10-15分钟缓解症状。

2、异常活动

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外的异常摆动提示可能存在骨折。家长可观察孩子手腕能否完成翻转、握拳等基础动作,若出现关节僵硬或非正常角度的弯曲,禁止强行活动患肢。需用硬纸板或杂志临时固定后送医。

3、功能障碍

骨折会导致患肢运动功能受限。可让孩子尝试抓取玩具或支撑身体,若出现拒绝使用患肢、动作明显无力或完成动作后哭闹加剧,可能存在隐匿性骨折。此时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

4、外观畸形

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肢体成角畸形或短缩。家长需对比双侧手腕形态,观察是否有明显凸起、凹陷或异常隆起。发现骨骼明显错位时,不可自行复位,应立即用夹板固定后送急诊。

5、持续疼痛

普通挫伤疼痛多在3天内缓解,骨折疼痛往往持续加重且夜间显著。若孩子出现睡眠中痛醒、轻微触碰即尖叫等情况,建议尽早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

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强,可能出现青枝骨折等特殊类型,即使没有明显畸形也需重视。伤后24小时内每2-3小时检查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观察指甲颜色是否红润、指端有无麻木感。恢复期适当补充牛奶、奶酪等富钙食物,避免患肢承重4-6周。定期复查确保骨痂正常形成,若发现愈合异常需及时干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为什么脑萎缩不能摔跤?

脑萎缩患者摔倒风险较高,主要与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协调性减弱、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脑萎缩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区域受损,影响运动控制和空间感知能力。

脑萎缩患者常伴随小脑和基底节区萎缩,这些区域负责调节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性。当这些结构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姿势反射减弱等情况。轻微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重心偏移而摔倒。同时大脑皮层萎缩会影响危险预判能力,患者对障碍物识别和避让反应变慢。

部分脑萎缩患者存在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头晕和平衡失调。这类患者在转身、上下楼梯等动作时更易失去平衡。深度感觉传导通路受损会使患者难以感知足部位置,增加行走时踏空概率。晚期患者可能合并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为脑萎缩患者创造安全的居家环境,移除地面杂物,安装扶手和防滑垫。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有助于维持运动功能。外出时使用助行器或有人陪同。定期评估认知和运动功能,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注意观察患者步态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摔跤怎么回事眼花耳鸣?

摔跤后出现眼花耳鸣可能与脑震荡、内耳损伤、低血糖、血压异常或颈椎损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摔跤时头部或颈部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导致脑组织震荡或内耳平衡器官受损,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轻微脑震荡通常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近事遗忘,严重者可伴随持续头痛呕吐。内耳损伤可能引发眩晕、恶心及听力下降。血压骤降或低血糖发作时也可能因脑供血不足导致类似症状,常伴冷汗、乏力。颈椎损伤若压迫椎动脉会影响脑部供血,出现视觉异常和平衡障碍。

1、脑震荡

头部撞击后可能出现脑震荡,与脑组织在颅腔内位移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短暂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头痛恶心,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和耳鸣。轻度脑震荡可通过卧床休息1-2周恢复,避免用脑和剧烈活动。若出现持续呕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头痛,严重时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2、内耳损伤

跌倒时头部震动可能造成内耳前庭器官或耳蜗损伤,与前庭神经异常放电有关。患者常感到天旋地转、耳鸣耳闷,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和步态不稳。急性期应保持静卧避免头部移动,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倍他司汀片调节内耳微循环,或地芬尼多片止晕,配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耳蜗血供。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需进行前庭功能检查。

3、低血糖反应

饥饿状态下摔跤可能诱发低血糖,与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导致脑细胞能量不足有关。除眼花耳鸣外,患者会出现心悸手抖、冷汗淋漓。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可缓解,严重者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普通人群避免空腹剧烈运动。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病因。

4、血压异常

体位突然变化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与血压调节机制延迟有关。从蹲位站起时出现眼前发黑、耳鸣嗡嗡声,可能伴随一过性意识丧失。测量卧立位血压差值超过20mmHg可确诊。平时改变体位需缓慢,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医生可能开具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管张力。高血压患者突发症状需警惕脑卒中可能。

5、颈椎损伤

颈部扭伤可能影响椎动脉供血,与颈椎错位压迫血管有关。表现为转头时眩晕加重、视物成双,可能伴随颈肩部疼痛和上肢麻木。颈椎MRI可明确诊断,急性期需颈托固定,医生可能开具颈复康颗粒改善循环,配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止痛。严重椎动脉狭窄需血管介入治疗。

摔跤后出现持续超过24小时的眼花耳鸣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完善头颅CT、前庭功能及颈椎检查。恢复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避免突然起身或快速转头,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有助于减轻内耳充血。症状完全消失前禁止驾驶或高空作业,定期复查血压和血糖水平。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摔跤休克后抽搐是怎么了?

摔跤休克后抽搐可能与脑部缺氧、脑震荡、癫痫发作、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摔跤后出现休克和抽搐通常提示存在神经系统或代谢异常,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

1、脑部缺氧

严重摔跤可能导致短暂呼吸暂停或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脑细胞缺氧。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性抽搐,通常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需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脑缺氧超过5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2、脑震荡

头部撞击后可能出现脑震荡,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伴抽搐。常见于颞叶或额叶挫伤,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进行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轻症可遵医嘱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吡拉西坦片等神经营养药物,重症需神经外科干预。

3、癫痫发作

外伤可能诱发潜在癫痫灶异常放电,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需完善脑电图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或拉莫三嗪片等抗癫痫药物。首次发作后需持续观察3-6个月。

4、低血糖反应

摔跤应激可能加剧血糖消耗,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会出现冷汗、抽搐甚至昏迷。需立即检测指尖血糖,轻症口服葡萄糖粉剂,重症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需排查胰岛素使用过量情况。

5、电解质紊乱

剧烈呕吐或大量出汗可能导致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引发肌肉痉挛和抽搐。血钠低于125mmol/L或血钙低于1.75mmol/L时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长期服用利尿剂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摔跤后出现抽搐应立即平卧并侧头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形式。恢复意识后需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刺激。24小时内禁止驾驶或高空作业,后续需神经内科随访排查潜在病因。日常建议佩戴防护装备进行高风险运动,老年人需预防跌倒,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块应急。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热门标签

毛囊炎 单纯疱疹 创伤性癫痫 肺芽生菌病 利斯特菌病 听神经损伤 弯曲菌肠炎 皮肤真菌感染 非特异性尿道炎 矢状窦旁脑膜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