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我喉咙老有痰,而且有时抢到时

| 5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欣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立即预约
王洪武 主任医师
应急总医院
立即预约
顾宇彤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立即预约
黄铁群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立即预约
苑惠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跳骤停抢救生命黄金时间?

心跳骤停抢救生命黄金时间是指从发生心跳骤停到进行有效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的时间窗口,通常为4-6分钟。超过这一时间,大脑可能因缺氧而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抢救生命黄金时间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心跳骤停可能由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症状。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骤停的首要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人工呼吸每次持续1秒,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电击除颤:电击除颤是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自动分析心律并指导操作,按照设备提示进行电击。电击除颤需尽早进行,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

3、急救药物: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可使用急救药物辅助治疗。肾上腺素是常用的急救药物,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血压。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静脉注射0.5-1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利多卡因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1.5mg/k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4、高级生命支持: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后,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输液等。气管插管可确保气道通畅,机械通气可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静脉输液可维持循环稳定。高级生命支持需在专业急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5、后续治疗: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后,需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脑保护治疗、康复治疗等。病因治疗需针对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心肌梗死需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脑保护治疗需采取措施减轻脑损伤,如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康复治疗需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心跳骤停抢救生命黄金时间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的基本操作,熟悉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了解高级生命支持的流程。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和技能,为突发心跳骤停做好充分准备。饮食方面,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运动方面,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护理方面,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抢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措施,需立即实施以恢复心跳和呼吸。触电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时间。 1、触电后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是电流干扰心脏电活动,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电流通过人体时,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脏,破坏其正常节律,同时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呼吸停止。 2、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是确保环境安全,避免二次触电。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受害者与电源分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3、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将双手交叠放在胸骨下半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下压,确保心脏有效泵血。 4、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捏住患者鼻子,用口对口方式吹气,观察胸部是否抬起。若无法进行人工呼吸,可仅进行胸外按压。 5、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提高抢救成功率。AED能分析心律并在必要时电击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操作时需按照设备提示进行,确保电极片正确粘贴。 6、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即使患者看似无反应,也不应轻易停止,因为持续按压可能挽救生命。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措施,需立即实施以恢复心跳和呼吸。触电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时间。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建议公众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感冒没好别着急,可能还没到时候?
感冒症状持续未愈,通常是因为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清除病毒,需要更多时间恢复。治疗上应多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可服用对症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或抗组胺药。 1、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这一过程通常需要7-10天。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可能提示存在继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2、治疗感冒的关键是支持身体自然恢复。多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集中精力对抗病毒。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温水、淡盐水或蜂蜜水,可以缓解喉咙不适并稀释黏液。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3、对症药物可以缓解感冒症状。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降低体温和缓解头痛;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可抑制咳嗽反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减轻流鼻涕和打喷嚏。使用药物时需遵循说明书或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4、预防感冒的措施同样重要。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传播。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来实现。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5、如果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排除细菌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必要时会开具抗生素或其他针对性治疗。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治疗。通过合理休息、对症处理和预防措施,身体通常能够自行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是确保健康的关键。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
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猝死通常由心脏骤停引起,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提高抢救成功率。 1、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猝死的基础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人工呼吸与按压的比例为2:30。 2、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抢救猝死的重要设备。AED能够自动分析心律,并在需要时进行电击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使用AED时,应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操作,确保电极片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避免在电击时接触患者。 3、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是抢救猝死的关键步骤。在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支援。急救人员到达后,会继续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如气管插管、静脉给药等,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4、预防猝死的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猝死的风险。 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与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掌握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同时,通过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突发心梗能抢救过来吗?
突发心梗通过及时抢救是可以挽救生命的,关键在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抢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后的90分钟内。及时开通阻塞血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日常生活中,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心梗的发生。 1、拨打急救电话:突发心梗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确保专业医疗人员尽快到达现场。急救人员会在到达前通过电话指导进行初步抢救措施。 2、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3、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通常配备有AED。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尽快进行电击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4、溶栓治疗:在急救车上或医院急诊室,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具备条件的医院,医生会优先选择PCI,通过导管技术在阻塞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迅速恢复血流。PCI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首选治疗方法。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PCI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CABG手术,通过移植血管绕过阻塞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7、药物治疗:心梗抢救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预防复发,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 8、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 突发心梗的抢救成功与否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和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通过快速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抢救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和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以预防心梗的再次发生。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梗的根本措施。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黄热病 迷路炎 尿布疹 泪道阻塞 慢性附件炎 基质性角膜炎 脑出血后遗症 导管内乳头状瘤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