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一般能发现结石,是诊断结石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彩超对胆囊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含钙结石检出率较高,但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较小结石或尿酸结石可能漏诊。
彩超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反射差异成像,结石与周围组织声阻抗差异大,通常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胆囊结石在改变体位时可移动,肾结石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内,膀胱结石随体位移动且后方声影明显。彩超无辐射、可重复操作,适合孕妇及儿童筛查。
部分输尿管结石因肠道气体干扰难以显示,需结合腹部平片或CT检查。尿酸结石因X线可穿透且密度低,彩超可能仅显示肾盂分离等间接征象。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过厚或结石小于3毫米时,超声分辨率可能受限。
怀疑结石但彩超未发现时,建议根据症状选择CT尿路造影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胆囊显影,膀胱结石检测需憋尿充盈膀胱。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怀孕后一般5-6周通过B超可观察到孕囊,实际时间受月经周期规律性、受精卵着床早晚、设备分辨率等因素影响。
1、月经周期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停经5周左右经阴道B超可见孕囊,6周后可见胎心搏动。周期不规律者因排卵时间延迟,观察到孕囊的时间可能相应延后。建议以末次月经首日计算孕周,结合血HCG数值综合判断。
2、着床时间受精卵着床通常在受精后6-12天完成,着床较晚的胚胎发育显像会延迟。部分女性着床期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易与月经混淆,导致实际孕周计算偏差,需通过连续HCG检测辅助评估。
3、设备差异经阴道探头比腹部B超分辨率更高,可提前1周发现孕囊。三级医院超声设备通常比基层医疗机构更敏感,能更早捕捉到直径2-3毫米的孕囊结构。但过早检查可能无法确认胚胎活性。
4、多胎妊娠双胎妊娠的孕囊可能在4周+5天左右显现,但需6周后才能明确区分卵黄囊数量。多胎妊娠者血HCG增长更快,需警惕葡萄胎等异常妊娠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安排首次超声时间。
5、病理因素宫外孕患者血HCG达到1500-2000IU/L时,经阴道B超仍可能未见宫内孕囊。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患者,超声显像可能受病灶干扰。反复流产史者建议孕6周后检查,避免过早超声带来的心理压力。
建议孕妇避免过度焦虑孕早期超声检查时间,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孕8周前若无腹痛、大出血等异常症状,可等待医生建议的检查时机。首次B超除确认宫内妊娠外,还需评估胎芽长度、胎心频率等关键指标,后续需遵医嘱建立产检档案。
卵巢癌通过B超检查通常能够发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卵巢癌的检出率较高。B超检查主要通过观察卵巢形态、大小、血流信号等异常变化进行初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大小、位置、检查设备分辨率、医生经验等。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卵巢内部结构异常,如囊实性肿块、乳头状突起、血流丰富等典型恶性征象。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卵巢肿瘤,普通B超即可发现,但需结合肿瘤标志物CA125等进一步鉴别。随着超声技术进步,三维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可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对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也有帮助。
部分特殊类型卵巢癌或早期病灶可能因体积过小、位置隐蔽导致B超漏诊,如交界性肿瘤或腹膜播散型病灶。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受肠气干扰时图像质量下降,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过厚也会影响检查效果。若临床高度怀疑但B超未发现明确病变,建议联合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
确诊卵巢癌需结合病理检查,B超仅为筛查手段。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需缩短筛查间隔。日常注意观察腹胀、盆腔疼痛、尿频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完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卵巢癌风险。
一般怀孕5-6周通过B超可以看到孕囊,实际时间受到月经周期规律性、受精卵着床时间、B超设备分辨率、宫外孕风险、多胎妊娠等因素的影响。
1、月经周期规律性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时间相对固定,受精卵着床时间可预测性强,通常在停经5周左右通过阴道B超可观察到孕囊。月经不规律者因排卵时间延迟,实际孕周可能小于停经周数,需推迟1-2周复查。
2、受精卵着床时间受精卵着床发生在受精后6-10天,着床早晚直接影响孕囊显现时间。部分女性存在晚排卵或延迟着床情况,可能导致B超检测时间后移,此时血HCG检测更具参考价值。
3、B超设备分辨率经阴道B超因探头频率高,较腹部B超能提前1周发现孕囊。三级医院的高端超声设备对早期妊娠的检出率显著优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备,图像清晰度直接影响微小孕囊的辨识。
4、宫外孕风险当血HCG超过1500-2000IU/L而B超未见宫内孕囊时,需警惕输卵管妊娠等宫外孕情况。此类患者需结合血HCG翻倍情况和盆腔超声动态监测,避免延误宫外孕破裂风险。
5、多胎妊娠双胎妊娠的孕囊可能出现时间与单胎相近,但孕囊内卵黄囊及胚芽的显现时间可能提前。多胎妊娠需更早开始超声监测以确定绒毛膜性,这对妊娠期并发症预防有重要意义。
建议孕妇在停经后7-10天进行首次血HCG检测,根据数值变化安排B超时间。孕早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均衡饮食并每日补充叶酸。若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反复进行B超检查,超声检查间隔应遵医嘱安排。
肝硬化通常可以通过彩超检查初步判断。彩超能观察到肝脏形态改变、表面结节、肝内血管异常等典型表现,但确诊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弹性成像或肝穿刺活检等综合评估。
彩超检查是肝硬化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肝脏发生纤维化时,彩超可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钝化、表面凹凸不平等结构变化。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彩超常呈现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肝静脉变细扭曲,门静脉增宽等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脾脏肿大、腹水等门脉高压征象。彩超对典型肝硬化病例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对中晚期病变较为敏感。
早期肝硬化在彩超上可能表现不典型。肝脏代偿功能良好时,彩超可能仅显示轻微回声改变或完全正常。酒精性肝硬化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肝脏肿大,脂肪肝背景下的纤维化容易被掩盖。某些特殊类型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彩超特异性表现较少。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6-12个月定期复查彩超,配合肝脏硬度检测提高早期诊断率。
肝硬化患者应保持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坚硬粗糙食物,严格戒酒并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氨水平,出现嗜睡、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前兆需及时就医。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需预防消化道出血,避免剧烈运动和腹压增高动作。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