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每到晚上睡觉前,小腿发痒,逐渐蔓延到大腿,干燥,无汗,抓破或掐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暑了掐哪里管用?

中暑时掐按合谷穴、人中穴、内关穴等穴位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掐按该穴位可刺激神经反射,帮助清醒意识并促进散热。人中穴在上唇与鼻尖连线的中点,适度按压能刺激呼吸中枢,改善因中暑导致的头晕胸闷。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处,按压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足三里穴在膝盖下四横指胫骨外侧,刺激该穴位能增强机体耐热能力。十宣穴位于十指尖端,点刺放血是中医处理重症中暑的传统急救方法。

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大动脉处。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冰水摄入。若出现高热无汗、抽搐昏迷等重度中暑表现,需立即送医进行静脉补液和物理降温。日常需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并定时补充水分,体质虚弱者应减少烈日下停留时间。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外阴瘙痒抓破变白怎么办?

外阴瘙痒抓破变白可能与外阴湿疹、外阴白斑、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日常护理、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外阴湿疹

长期潮湿刺激或过敏可能导致外阴湿疹,表现为瘙痒、红斑、抓破后局部色素减退。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配合氯雷他定片抗过敏。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穿纯棉透气内裤。

2、外阴白斑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可能引起皮肤变白增厚,伴随剧烈瘙痒。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抑制增生,严重者需采用聚焦超声治疗。该病需长期随访,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定期复查病变情况。

3、真菌感染

念珠菌性外阴炎会导致皮肤脱屑、发白伴灼痒。确诊后可使用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配合克霉唑乳膏外涂。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治疗,注意消毒贴身衣物防止交叉感染。

4、接触性皮炎

卫生巾、洗涤剂等化学刺激可能引发局部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用生理盐水湿敷破损处,遵医嘱口服依巴斯汀片。选择无香型卫生用品,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减少摩擦刺激。

5、维生素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E可能影响皮肤代谢。可适量增加全谷物、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避免过度清洗外阴,沐浴后及时涂抹凡士林保持皮肤滋润。

日常应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外阴。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瘙痒发作时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止痒,切忌抓挠防止继发感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溃疡、硬结等表现时,需及时至妇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排除恶变可能。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耳前瘘管肿了蔓延到脸和脖子怎么回事,怎么办?

耳前瘘管肿胀蔓延至面部和颈部可能与感染扩散、局部炎症加重或继发蜂窝织炎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耳前瘘管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及分泌物增多。

感染扩散时,局部细菌通过淋巴或软组织间隙蔓延,导致面部及颈部肿胀,常伴随发热、压痛。炎症加重可能与搔抓、挤压或清洁不当有关,瘘管分泌物滞留会加剧红肿。蜂窝织炎是皮下组织广泛感染,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热及边界不清的肿胀,严重时可引发全身症状。

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脓肿形成时可能需切开引流。日常避免挤压瘘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感染期减少辛辣刺激饮食。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痫病发作时可以掐人中吗?

痫病发作时一般不建议掐人中。痫病即癫痫发作,掐人中不仅无法终止发作,还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或影响患者呼吸。癫痫发作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癫痫发作时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掐人中无法干预这一病理过程。正确做法是移除周围危险物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松开过紧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期间避免强行约束肢体或往口腔塞入物品,记录发作持续时间与具体表现有助于后续诊疗。

极少数情况下,癫痫发作可能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即发作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不恢复意识。此时属于急症,需立即呼叫急救。医疗人员会通过静脉注射地西泮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病因排查。

癫痫患者应规律服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抗癫痫药物,避免熬夜、饮酒、闪光刺激等诱发因素。家属需学习发作期护理知识,定期陪同患者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监测。若发作频率增加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恶心想吐掐哪里能缓解?

恶心想吐时可以通过按压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缓解。穴位刺激主要通过调节胃肠神经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但严重呕吐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处,两筋之间。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持续数分钟可缓解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该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对妊娠呕吐、晕车晕船均有缓解作用。按压时避免用力过猛,皮肤破损者禁用。

2、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偏食指侧凹陷处。以对侧拇指掐压至产生明显酸麻感,能调节胃肠蠕动功能。该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止呕又能促进消化,但孕妇慎用。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单次按压不超过5分钟。

3、足三里

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用指关节持续点按可健脾和胃,适用于饮食不当或慢性胃炎引发的恶心。该穴是足阳明胃经要穴,长期按摩还能增强免疫力。按压时保持坐姿放松,下肢水肿者需轻柔操作。

4、中脘穴

肚脐与胸骨下端连线中点处。平躺后以掌根顺时针揉按,能温中和胃止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该穴位直接对应胃部投影区,按压时需避开饱腹状态。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腹部手术史者禁用。

5、攒竹穴

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用食指指腹向上推压,适用于神经性呕吐或偏头痛伴发的恶心。该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刺激时闭眼放松效果更好。眼部周围皮肤薄弱,操作前需清洁双手,青光眼患者不宜按压。

穴位按压需在安静环境中进行,配合缓慢腹式呼吸能增强效果。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呕吐后及时补充淡盐水防止脱水。若按压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脑卒中等急重症。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操作前应咨询中医师。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败血症 多汗症 风湿热 水中毒 手汗症 念珠菌病 发育不良痣 甲状腺结核 败血症型鼠疫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