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左侧尺骨、桡骨远端骨折需要做手术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右手桡骨远端骨折多久可以活动?

右手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需要6-8周恢复基本活动能力,具体时间受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年龄、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骨折类型:

无移位骨折通常4-6周可开始轻度活动,粉碎性骨折需8-12周才能逐步恢复。关节内骨折比关节外骨折愈合周期延长约2周,涉及骨骺损伤的青少年患者愈合速度相对较快。

2、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需维持4-6周,外固定支架需6-8周。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周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克氏针固定需待针道愈合后才能开始功能锻炼。不同固定方式对早期活动的限制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3、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3-4周即可拆除外固定,中青年患者需5-6周,老年人往往需要8周以上。骨质疏松患者愈合速度较慢,需延长制动时间1-2周以防止再骨折。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为期4-6周的渐进式康复。初期以手指屈伸和腕关节被动活动为主,中期增加抓握训练,后期可进行抗阻练习。规范康复能缩短功能恢复时间约30%。

5、并发症影响:

合并神经损伤需额外恢复2-3周,发生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可能延长康复周期至3个月以上。伤口感染或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会显著推迟活动时间。

康复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补充500毫克钙质及适量维生素D。早期可进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开展患侧非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日常活动使用前臂吊带保护,注意观察手指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桡骨远端骨折手指僵硬怎么回事?

桡骨远端骨折后手指僵硬可能由局部肿胀压迫肌腱、关节制动时间过长、肌腱粘连、神经损伤或康复训练不足等原因引起。

1、肿胀压迫:

骨折初期局部组织水肿会压迫肌腱和神经,导致手指活动受限。需抬高患肢配合冷敷减轻肿胀,医生可能开具地奥司明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2、固定影响:

石膏固定超过4周易导致关节囊挛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阶段性制动,拆除固定后及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3、肌腱粘连:

骨折愈合过程中肌腱与周围组织可能发生粘连。可通过超声波治疗配合手指爬墙训练松解粘连,严重时需行肌腱松解术。

4、神经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特定手指感觉异常,需肌电图检查确认,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辅助恢复。

5、康复不足:

早期未进行正确功能锻炼会导致关节僵硬。拆除固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握力球训练、对指练习等渐进式活动。

骨折恢复期建议每日进行温水浸泡后训练,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深海鱼等促进骨骼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愈合,康复训练需坚持3-6个月直至功能完全恢复,期间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需及时复诊。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特点?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典型移位特点为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可能伴随短缩、旋后畸形。主要移位方向包括背侧移位、桡侧偏移、短缩畸形、旋后畸形、关节面受累。

1、背侧移位:

骨折远端受伸肌群牵拉向背侧移位,形成餐叉样畸形。这种移位可能导致腕关节背伸活动受限,需通过手法复位恢复掌倾角。复位后需固定腕关节于轻度掌屈尺偏位,防止再移位。

2、桡侧偏移:

骨折远端因肱桡肌牵拉向桡侧偏移,造成桡骨茎突上移。偏移严重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出现拇指麻木症状。复位需纠正桡偏角度,维持尺偏固定4-6周。

3、短缩畸形:

轴向暴力导致桡骨纵向压缩,出现短缩移位。短缩超过3毫米将影响下尺桡关节匹配度,需通过牵引恢复桡骨长度。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伴明显短缩。

4、旋后畸形:

旋前方肌牵拉使骨折远端旋后,导致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复位时需将前臂置于旋前位对抗肌肉拉力,石膏固定需包含肘关节以控制旋转。

5、关节面受累:

高能量损伤可导致桡腕关节面塌陷或劈裂,形成台阶状畸形。关节面移位超过2毫米需手术复位,避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CT检查能准确评估关节面损伤程度。

康复期应避免提重物及腕部扭转动作,早期进行手指屈伸锻炼防止僵硬。6周后拆除外固定,逐步开展腕关节主动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复位稳定性,若出现再移位需及时干预。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右手桡骨远端骨折多久能完全好?

右手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需要6-8周愈合,完全恢复功能需3-6个月。实际恢复时间受到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康复训练、年龄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骨折类型:

无移位骨折通常4-6周可愈合,粉碎性骨折可能需8-12周。关节内骨折愈合后还需更长时间恢复关节活动度。稳定性骨折通过石膏固定即可,不稳定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需维持4-6周,外固定支架使用周期为6-8周。手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可早期活动,但骨愈合仍需6周以上。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调整,避免固定过松或过紧影响愈合。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包括腕关节屈伸、旋转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抗阻练习。专业康复指导可减少关节僵硬风险,加速功能恢复。

4、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3-4周即可愈合,青少年需4-6周。中青年患者通常需6-8周,老年人可能延长至8-12周。骨质疏松患者愈合缓慢,需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5、并发症影响:

合并神经损伤需额外3-6个月恢复。创伤性关节炎会延长康复周期。感染或内固定失效需二次手术,将显著推迟愈合时间。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延缓骨折修复。

恢复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钙质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进行抓握、捏持等功能性训练,初期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日常注意防跌倒保护。完全恢复前避免用患肢支撑身体重量,驾驶等精细动作建议延迟至功能完全恢复后进行。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尺骨鹰嘴滑囊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尺骨鹰嘴滑囊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穿刺抽液、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外伤摩擦、感染因素、慢性劳损、代谢异常、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停止肘部活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2-3周。减少鹰嘴部位与硬物接触,避免提重物及支撑动作。慢性患者可佩戴软质护肘,降低滑囊反复受压风险。

2、物理治疗:

炎症稳定后采用超声波或超短波促进积液吸收,每日1次连续10天。冷敷适用于肿胀明显阶段,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恢复期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粘连。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肿胀。化脓性滑囊炎需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需严格无菌操作,每年不超过3次。

4、穿刺抽液:

适用于积液量大于5毫升的病例,在超声引导下抽取滑液并加压包扎。抽液后可注入透明质酸钠改善润滑功能,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注射硬化剂。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需行滑囊切除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开放手术适用于广泛粘连病例。

日常应避免肘部长期受压,办公时使用记忆棉肘垫缓冲压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结缔组织修复。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运动中佩戴专业护具防止二次损伤。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或夜间痛加重,需及时复查排除感染可能。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肾炎 脆甲症 风湿病 乳腺增生 眶底骨折 精神分裂症 肱骨外上髁炎 持续性异位妊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