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 青光眼

急性闭脚型是不是青光眼包含的症状呢?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做什么检查才能确定排除青光眼?

排除青光眼通常需要进行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检查、前房角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筛查青光眼的基础检查,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超过21毫米汞柱可能提示高眼压症或青光眼风险,但部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是常用设备,检查过程无创快捷。

2、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能发现青光眼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是金标准,通过检测30度范围内各点光敏感度变化,绘制灰度图或概率图分析视野损害程度。早期青光眼可能出现局部敏感度下降,晚期可进展为管状视野。

3、视神经检查

直接检眼镜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视盘形态,青光眼典型改变包括杯盘比增大、盘沿变窄、视盘出血等。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可定量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显示各象限神经纤维层厚度并与数据库对比。

4、前房角镜检查

前房角镜通过特殊接触镜直接观察房角结构,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检查可见小梁网色素沉着、虹膜前粘连等异常,房角宽度分级采用Scheie分类法。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作为无创替代检查,特别适合角膜水肿无法进行房角镜检查者。

5、角膜厚度测量

中央角膜厚度影响眼压测量值,较薄角膜可能导致眼压低估。角膜测厚仪或前段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正常值为520-540微米。角膜过薄需校正眼压值,每偏离标准厚度50微米,眼压读数需调整1毫米汞柱。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需增加检查频率。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黑暗环境用眼,控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若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专科。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做了青光眼手术眼压还会高吗?

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可能再次升高,但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维持稳定眼压。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滤过泡瘢痕化、残余小梁网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青光眼手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较常见,主要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术后前房可能出现的纤维蛋白渗出、虹膜粘连等情况会阻碍房水循环。此时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医生可能开具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炎症,必要时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术后1-3个月内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眼压升高的另一常见原因,表现为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使房水引流受阻。这种情况可通过按摩滤过泡、使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辅助处理,严重时需行滤过泡修复术。

少数患者术后长期仍可能出现眼压波动,多见于晚期青光眼患者或特殊类型青光眼。这类患者可能存在残余小梁网功能障碍、房角进行性关闭或脉络膜脱离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调整治疗方案,可能增加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或考虑睫状体光凝术等二次手术干预。极少数恶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顽固性高眼压,需通过玻璃体穿刺抽液或晶状体摘除等处理。

青光眼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滤过泡的行为。定期复查眼压、视神经及视野检查至关重要,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随访。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若出现眼红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应及时就诊。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做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后注意什么?

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药物使用、活动限制、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等方面。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方法闭合心脏卵圆孔未闭的手术,术后护理对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穿刺点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或淤青,属于正常现象。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出血。伤口愈合前不宜泡澡或游泳,可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

2、药物使用

术后通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预防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能需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3、活动限制

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1个月内不宜进行游泳、跑步等高强度运动。3个月内避免潜水、跳伞等可能引起胸腔压力骤变的运动。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饮食调整

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伤口愈合。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控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和心脏功能。每年进行1次随访检查,监测有无残余分流或并发症。出现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恢复期需特别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康复。术后3-6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需避免剧烈碰撞胸部。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铁食物预防贫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术后随访对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非常重要,应严格按医嘱完成各项检查。

李云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怎么判断青光眼早中晚期?

青光眼早中晚期可通过眼压值、视野缺损程度、视神经损害等指标综合判断。主要有眼压检测、视野检查、视盘检查、角膜厚度测量、房角镜检查等方式。

1、眼压检测

早期眼压可能间歇性升高,多在21-30毫米汞柱范围内,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中期眼压持续超过30毫米汞柱,可能出现虹视、头痛等表现。晚期眼压可超过40毫米汞柱,伴随剧烈眼痛、视力骤降。临床常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但需注意角膜厚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2、视野检查

早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状缺损,标准自动视野计检出概率较高。中期出现弓形暗点或环形缺损,视野缺损范围超过10度。晚期仅存管状视野或颞侧视岛,缺损范围超过20度。Humphrey视野分析仪可量化监测进展,但需患者配合度良好。

3、视盘检查

早期可见视杯垂直径扩大,杯盘比达0.6-0.7,盘沿出现切迹。中期杯盘比超过0.7,视神经纤维层变薄,OCT检测显示象限性缺损。晚期呈现苍白色视盘凹陷,杯盘比超过0.9,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广泛缺失。需结合眼底照相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动态对比。

4、角膜厚度测量

中央角膜厚度低于520微米可能低估实际眼压,需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校正。角膜过薄者即使眼压正常也可能发生青光眼性损害,此类患者更易进展至中晚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会加速病情恶化。

5、房角检查

前房角镜检查可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窄房角患者易急性发作进入晚期,需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预防。房角粘连超过180度提示中期改变,全周粘连伴新生血管则为晚期特征。超声生物显微镜能显示隐匿性房角关闭。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体检,有家族史者需缩短至半年一次。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暗环境用眼,控制咖啡因摄入。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定期复查视野与视神经结构。出现恶心呕吐伴视力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婴儿卵圆孔未闭2mm大吗?

婴儿卵圆孔未闭2毫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须特殊干预。卵圆孔是胎儿期心脏的正常结构,多数会在出生后逐渐闭合。

新生儿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较高,直径在2毫米以内属于较小范围。这种情况在婴儿哭闹或用力时可能出现暂时性右向左分流,但一般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生长发育,大多数婴儿的卵圆孔会在1岁前自然闭合,部分可能延迟至2岁。期间建议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闭合进展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卵圆孔未闭可能伴随其他心脏结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或肺动脉高压。若婴儿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皮肤青紫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对于单纯性卵圆孔未闭,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避免剧烈哭闹,保持喂养姿势正确,预防呼吸道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促进心血管健康。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闭孔疝 毒血症 法洛四联症 慢性胆囊炎 生殖细胞瘤 社交恐惧症 腱鞘巨细胞瘤 广泛性焦虑障碍 矢状窦旁脑膜瘤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