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哮喘

请教一下专家哮喘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怎么办?

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拉肚子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以适量食用苹果泥、香蕉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2、补充水分

拉肚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米汤等,预防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咖啡、酒精等可能加重腹泻的饮品。

3、热敷腹部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以帮助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痛症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要注意腹部保暖。

4、使用药物

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5、就医治疗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3天,伴有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出现腹泻更应重视。

拉肚子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记录症状发展情况。腹泻缓解后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避免腹部受凉,有助于预防腹泻发生。如果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如何治疗?

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高压氧治疗、快速下撤等方式治疗。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通常由低氧环境、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潴留、心肺功能代偿不足等原因引起。

1、氧疗

氧疗是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的基础治疗措施,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低氧血症。氧疗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收缩,改善组织缺氧。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其在90%以上。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储氧面罩或无创通气设备。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呋塞米注射液可减少液体潴留,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硝苯地平缓释片能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高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血压变化。

3、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做功。有创机械通气适用于意识障碍或呼吸肌疲劳患者。通气参数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避免气压伤和氧中毒。机械通气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通气效果。

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在高压氧舱内进行,通过提高环境压力增加血氧分压,促进氧气弥散。高压氧能迅速改善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和肺水肿症状。治疗压力一般为2-2.5个大气压,每次治疗时间60-90分钟。高压氧治疗需专业人员操作,注意预防氧中毒和气压伤等并发症。

5、快速下撤

快速下撤至低海拔地区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海拔每降低300-500米症状可明显改善。下撤过程中需持续氧疗,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对于重症患者,下撤时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交通工具,必要时由医疗人员陪同。下撤后仍需密切观察,防止病情反复。

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患者治疗期间需绝对休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静脉回流。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为主,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恢复期应避免再次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乙酰唑胺片。进入高原前应进行适应性训练,携带便携式氧气设备,出现头痛、气促等高原反应症状时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高原反应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眠、呼吸困难等,可通过吸氧、休息、补充水分、服用药物、及时下撤等方式缓解。高原反应通常由缺氧、快速上升海拔、个体差异、寒冷刺激、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1、吸氧

吸氧是缓解高原反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适合短期使用,高原地区酒店或医疗机构通常提供氧气设备。吸氧时需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防止氧中毒。对于轻度高原反应,间断低流量吸氧即可缓解症状。

2、休息

充分休息有助于身体适应高原环境,减少耗氧量。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保证充足睡眠。休息时可将头部垫高,有助于减轻头痛和改善呼吸。症状缓解后仍需保持适度活动,逐步增加运动量。

3、补充水分

高原地区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需增加饮水量预防脱水。建议每日饮用2-3升温水,少量多次饮用。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帮助维持体液平衡。避免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品,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脱水。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

4、服用药物

高原反应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常见的有乙酰唑胺片、地塞米松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乙酰唑胺可促进适应高原环境,地塞米松用于治疗脑水肿,布洛芬缓解头痛。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有慢性病或过敏史者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5、及时下撤

当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如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咳粉红色泡沫痰时,应立即下撤至低海拔地区。下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海拔每降低300-500米症状可明显改善。下撤过程中需有人陪同,必要时寻求医疗救助。症状完全消失后,重新上升需谨慎,建议分阶段适应。

预防高原反应应循序渐进上升海拔,每日上升不超过300-500米,给身体足够适应时间。出发前可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感冒或过度劳累时进入高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携带常用药物和氧气设备,了解高原急救知识。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需立即就医,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可能危及生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高原反应会带来什么后遗症?

高原反应可能引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严重后遗症,但多数人及时干预后不会遗留长期损害。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产生的病理反应,主要与海拔上升过快、个体适应能力差异等因素有关。

高原脑水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共济失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可能与脑细胞缺氧导致血脑屏障破坏、颅内压升高有关。高原肺水肿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多因缺氧性肺动脉收缩、毛细血管渗漏引发。部分人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出现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少数长期未治疗者可能遗留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极个别重症患者因多器官衰竭导致永久性损害。

高原反应后遗症预防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进入高原前应阶梯式适应海拔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头痛、恶心等初期症状时需立即停止上升并补充氧气,必要时服用乙酰唑胺片预防病情进展。已发生脑水肿或肺水肿者需立即下降至低海拔地区,配合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建议高原旅行者携带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有慢性心肺疾病者需谨慎评估出行风险。

高原旅行后若持续存在头痛、乏力等症状超过两周,建议到呼吸内科或高原病专科就诊排查。日常可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避免吸烟饮酒加重缺氧状态。初次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者建议准备葡萄糖口服液等应急物品,并结伴而行以便及时互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高原病怎么治疗可改善?

高原病可通过吸氧、药物治疗、返回低海拔地区、调整活动强度、补充水分等方式治疗。高原病通常由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个体对缺氧敏感、过度劳累、寒冷刺激、基础疾病未控制等原因引起。

1、吸氧

低流量吸氧是改善急性高原反应的核心措施,便携式氧气瓶或固定氧疗设备可快速缓解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氧浓度建议控制在每分钟2-4升,持续至症状明显减轻。严重高原肺水肿患者可能需要高浓度氧疗配合面罩给氧。

2、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片可促进碳酸氢盐排泄以加速高原适应,地塞米松片用于防治脑水肿,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头痛症状。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高原肺水肿时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肺动脉压。

3、返回低海拔

对于出现意识障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重症患者,应立即下降至海拔2500米以下区域。每下降300米海拔可提升血氧饱和度约1%-2%,下降过程中需保持身体保暖并持续供氧。轻度症状者建议暂停攀登计划。

4、调整活动强度

初入高原前3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行走距离不超过平地的60%。活动时保持深呼吸节奏,出现气促立即休息。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夜间低氧血症发生,建议海拔每升高300米增加1天适应期。

5、补充水分

高海拔地区每日饮水量需达到平原的1.5倍,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适量添加电解质泡腾片预防脱水,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饮酒及含咖啡因饮料,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脱水和高原反应。

进入高原前1个月应进行有氧训练提升心肺功能,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评估。行程中携带血氧仪监测指标,出现持续呕吐、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立即就医。适应期间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摄入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动脉炎 跟腱断裂 颈部扭伤 脐尿管瘘 蝶窦恶性肿瘤 疱疹性咽峡炎 丘疹性荨麻疹 胎儿宫内窘迫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