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菌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扁桃体炎致病菌是什么?

急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情况下可能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细菌性感染的半数以上。这类细菌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可引发咽部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脓性渗出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高热、颌下淋巴结肿痛等全身反应。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常见于儿童,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反复发作。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并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

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及时就医治疗。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或鼻窦炎。该菌通过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感染脑膜,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临床常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严重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2、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好发于冬春季节。特征性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突发高热和意识障碍。预防可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头孢噻肟,密切接触者需预防性用药。

3、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曾是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病原体,随着疫苗接种普及发病率显著下降。该菌常引起2个月至5岁儿童发病,表现为发热、呕吐、前囟膨隆。治疗采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接种Hib疫苗可有效预防。

4、B族链球菌

B族链球菌是新生儿早发型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多经产道垂直传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易感,起病急骤,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产前筛查阳性孕妇需预防性使用青霉素,新生儿治疗需静脉用抗生素至少14天。

5、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常见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多与泌尿系统感染、腹部手术相关。该菌易产生耐药性,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三代头孢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早产儿、脑室引流术后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该菌感染。

预防化脓性脑膜炎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按时接种相关疫苗。婴幼儿出现发热、精神差、拒食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恢复期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脑脊液和神经系统评估,发现听力障碍或认知功能下降需早期干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降低复发风险。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主要包括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皮肤黏膜屏障破坏、侵入性医疗操作以及基础疾病影响。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时,可能使原本无害的共生菌转化为致病菌。

1、宿主免疫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是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核心条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可导致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使卡氏肺孢子菌、隐球菌等机会性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会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增加曲霉菌感染概率。

2、菌群失调

广谱抗生素使用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后,艰难梭菌、白色念珠菌等耐药菌可过度繁殖。肠道菌群紊乱时,大肠埃希菌可能从结肠移位至泌尿道引发感染。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导致胃酸减少,使口腔菌群定植于胃部。

3、皮肤黏膜屏障破坏

烧伤、手术切口或留置导管破坏物理屏障后,表皮葡萄球菌可侵入血流。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纤毛功能,使铜绿假单胞菌易在下呼吸道定植。导尿管使用会破坏尿道黏膜完整性,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4、侵入性医疗操作

中心静脉置管可能将皮肤表面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带入血液循环。腹腔穿刺后,肠道内的肠球菌可能移位至腹腔引发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5、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分流使肠道细菌绕过肝脏过滤直接入血。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黏膜炎可成为细菌入侵门户。慢性肾病尿毒症毒素会抑制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条件致病菌接触机会。均衡饮食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针对性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须严格遵循医嘱。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指标?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指标主要包括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压监测、水肿消退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恢复期需定期复查尿蛋白、血尿、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同时观察血压稳定性和水肿程度变化。

1、尿常规检查

尿蛋白转阴和尿红细胞消失是重要恢复指标。急性期尿蛋白多为阳性,随着病情好转,尿蛋白会逐渐减少至消失。尿沉渣检查中红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肾小球炎症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尿比重降低,恢复期应持续监测直至指标稳定。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恢复正常提示肾功能改善。急性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氮质血症,恢复期这些指标应逐渐回落至基线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可通过估算公式评估,稳定在正常范围说明肾脏排泄功能恢复。需注意少数患者可能遗留轻度肾功能损伤。

3、血压监测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是恢复关键指标。急性期因水钠潴留常伴高血压,恢复期随着利尿消肿血压应逐渐下降。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持续高血压可能提示病情未完全缓解。儿童患者需按年龄百分位评估血压是否达标。

4、水肿消退

眼睑及下肢水肿完全消退表明容量负荷改善。急性期因低蛋白血症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肿,恢复期尿量增加后水肿应逐渐减轻。监测每日体重变化,突然增加可能提示复发。记录24小时尿量,恢复正常排尿规律是重要观察指标。

5、临床症状改善

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消失反映整体恢复情况。急性期常见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炎症控制这些表现应逐步缓解。儿童患者活动量恢复至病前水平,成人患者劳动耐力提高,均属于临床恢复的积极信号。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后需彻底治疗。定期随访复查至少半年,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出现血尿、蛋白尿反复或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何预防?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感染、避免滥用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也可能由其他病原体或免疫异常引起。

1、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咽喉炎、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是预防关键。链球菌感染后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感染后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

2、避免滥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就医。

3、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稳定。建议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肾脏负担。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避免代谢异常加重肾脏损害。

4、定期体检

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征兆。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建议增加体检频率。

5、治疗原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继发肾小球肾炎。控制原发病活动度可降低肾脏受累概率。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害。

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出现眼睑浮肿、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肾脏灌注,但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冬季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肾炎。慢性肾病患者更需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检指标。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呕血 梅毒 骨软骨病 裂头蚴病 多发性硬化 桡骨颈骨折 鼻咽良性肿瘤 胫后动脉损伤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